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无量东区安定镇迤仓茶园怎么样(二讲)

从《蛮书》可知,蒙乐山(无量山)唐代已在种茶,历史茶区茶脉不会断,后来者仅是传承与扩大,迤仓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在三仓中是最多的李家小组的龙潭大茶地是迤仓最好看面积最大的古茶园,龙潭大茶地在仓中名气很大,这片茶地约80亩左右,白年以上的茶树不少于2000棵,这片地有修得很好的台梯地,也有斜面坡地,台梯地的地埂上围满了150年以上的古茶树。
斜坡地上则是满天星顺坡栽的70~100年左右的老茶树李家村还有倮倮人,倮倮人是老仓河两岸最早的居住民,地埂茶看上去年代更长一些,应是保保人先期种下的,满天星坡栽就是民国年间种的茶,从龙潭大茶地可看出1910年以前仓人已在规模化种植茶树,茶叶已经足仓人的主要产业了,迤仓人、中仓人在新中国成立前都不算很穷,茶叶的收入让村民们基本解决了温饱。
迤仓的古茶树其中有一些在过去是三仓人共有的和公用的。明末清初蒙化人迁入三仓,至1949年时外仓、中仓、迤仓的人户中蒙化人占了80%以上,三个仓的蒙化人带有汉族血统,细说起来祖上都有点亲戚关系。三个仓的蒙化人历来都很团结心齐、互相扶助,建学校、建寺庙、修路、搭桥各个村各个家族都要捐钱。
清光绪年间,外仓、中仓、迤仓的蒙化人就已有村规公约,建几块公茶地,大家共同种、共同采,采下的茶交一半出来办公益事业,这种公约公茶地,民国前期都还保持着,后来随着富裕人户的增多土地兼并严重,公茶地才逐步减少萎缩,中仓、迤仓百年以上的茶树多与公茶地规约有些关系。
说老仓茶,说迤仓茶有个重要的人物应该提起一罗阿炳(罗德生)罗阿炳1940年以前是迤仓最有钱最有势的人,罗阿炳是彝汉结合的蒙化人罗阿炳与中仓的罗俊卿、吴应龙有亲戚关系。光绪末年,罗阿炳与罗俊卿吴应龙、施应宽等一起去江外引茶种改良扩大老仓河茶区的茶老仓茶在民国初年迅速崛起,罗阿炳是功臣之一。本内容来自《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无量山》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