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像《千与千寻》里面那个胆小,娇气的千寻蜕变成勇敢,成熟的小千;像《铁皮鼓》里面讨厌成人世界的丑陋从而拒绝长大的奥斯卡蜕变成勇敢担当的男子汉;像《鬼妈妈》里面无聊透顶的卡洛琳蜕变成一个懂得知足和感恩的女孩。
《鬼妈妈》讲述的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女孩在新家里找到一扇神秘的门,通过这个门她走进了另一个奇妙的平行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另一个妈妈和爸爸,以及任何符合她心意的事。几次过后,事情渐渐变得奇怪起来。原来,这个赝品母亲是个可怕的怪物,她为了把卡洛琳留在这个世界,她要给卡洛琳的眼睛缝上纽扣,并绑架她的父母作为威胁。卡洛琳在猫和鬼魂的帮助下顺利的逃离魔窟。这次惊险的探险之旅让卡洛琳一夜成长。
同样是有关家庭,奇幻和冒险,故事的主人公同样是一个女孩,故事同样是在经历磨难后使家庭得到重生……人们总是很容易将《鬼妈妈》和《千与千寻》联系起来。不同于《千与千寻》主要突出人物的成长,《鬼妈妈》在表现人物成长的同时将重心也放在了家庭上,并对家庭的磨难前后进行了鲜明的对比。
影片刚开始,我们看到卡洛琳一个人行走在陌生又有些灰暗的花园里,她遇到了一只奇怪的猫和一个奇怪的男孩。回到家后夸张的告诉母亲:“我今天差点掉进井里,差点没命了”,本想得到母亲的关注和关心,却没想到母亲头也不抬,继续做着手里的事。卡洛琳又去找爸爸,被爸爸不耐烦的赶走拿着记事本去数门窗数。在卡洛琳家里也是冷色调,没有丝毫的温暖,父母的表现更是让观众都冷到谷底。就连一家人共度晚餐的美好时光都是冷言少语,应付了事。卡洛琳手受伤了,父母丝毫没有察觉出来,更别说关心了。在家里,卡洛琳就像是透明人,父母永远忙着自己的事,她被遗忘在角落里。来到另一个母亲家里,无论是色彩还是父母的态度同自己的家形成鲜明的对比,丰盛的晚餐,亲切的关心,和睦的氛围,快乐的游戏,温馨的环境……从卡洛琳流连忘返的目光中我们可以看出导演的旨意,这才是孩子们意向中的家(当然不包括这个怪物妈妈)。灾难过后,一切宛如新生,父母不再是只关心他们的工作,也会抽空陪卡洛琳玩游戏,整理花园。一家人其乐融融,再好不过。
苦难是一笔财富,它教会我们很快的成长起来。神秘门后的镜像世界更像是一场虚幻的美梦,但是卡洛琳并没有沉溺其中,在得知“鬼妈妈”的用意后,原本成功逃出,却不料“鬼妈妈”捉了自己的亲生父母。美好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就连梦幻般的神秘隧道在逃出来时也变得破旧不堪,卡洛琳的梦醒了。即使害怕,即使伤心她也深明自己要振作起来,重返魔窟,救自己的父母以及三个灵魂。她像个小勇士般的准备好东西,无比坚定的打开了神秘门。在同“鬼妈妈”斗智斗勇间,卡洛琳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她心念感激。
这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动画片,它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启迪了小孩子,也给家长们上了宝贵的一课。片中多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让你在观影的同时引发你深思。比如类似卡洛琳的布偶,布偶本就有受人控制,禁锢之意,在片中更是赤裸裸的表现出来。“鬼妈妈”想要控制卡洛琳所以做了这个娃娃。但是布偶只能控制生命,却不能控制灵魂,所以,“鬼妈妈”要给布偶缝上纽扣,纽扣在这里象征囚禁和封闭,眼睛作为心灵之窗被封闭起来,正符“鬼妈妈”的心意,控制了身体,也控制了灵魂。卡洛琳的家冷清,灰暗,沉闷,压抑象征了现实的世界,而“鬼妈妈”的家里则是五彩斑斓,奇幻多姿,象征了梦境。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无论梦境多美好,始终是要醒的,重要的是我们能接受它。就连“鬼妈妈”这个形象也有象征意味,“鬼妈妈”是一只大大的蜘蛛,失去纽扣,失去灵魂的她被自己的网缠住,辨不清方向。她伸出无数的钢爪想要控制每一个人,即使她用尽一切迷惑他人的方法,最终还是败给了自己。
和所有童话故事结局一样,正义战胜了邪恶,从此他们一家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一切看起来似乎都没有改变,但却又变了那么多,卡洛琳的成长伴有伤痛,伤痛之后总会见到美丽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