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域信息系统电磁兼容(emc)概念
广域信息系统(wais,wide-areainformationsystem)是指:一个跨越地域广泛,系统设备之间有着直接电气连接关系、无法实现系统等电位连接的弱电系统。安防系统属于“广域信息系统”。
广域电磁环境—影响广域信息系统的外部电磁环境,从空中到地下都有,空中的雷电和自由空间各种电磁波,地面上的带电线缆相互耦合关系,地下的各类地电位都可能影响到弱电系统的运行质量和系统安全。
广域信息系统电磁兼容(emc):是假定系统所用各种设备(产品)本身的质量、安全、电磁兼容(emc)等问题已经解决,都是合格的,只考虑外部电磁环境影响下系统安全运行的设计问题。它不同于常说的设备、产品、电路板级的电磁兼容问题,曾有人试图用设备和pcb板电磁兼容概念解释“安防系统广域电磁兼容”问题,总是不得要领。
安防系统安全运行的设计属于广域信息系统电磁兼容(emc)设计问题,包括系统抗干扰设计,防静电设计,防直击雷和感应雷设计;目标是确保系统自身安全,确保系统运行质量。
前面分析的摄像机“立杆避雷针”和“接地防雷器”的系统防雷设计,之所以构成人为安全隐患,就在于对大地电磁环境没有认识,也在于对安防系统的广域工作特点缺乏基本认识,这是造成系统安全隐患设计的根源。关注和研究系统电磁兼容设计是关系弱电系统自身安全的重大问题,应该提到安防工程的议事日程上来了。
安防系统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单点接地”
1、“单点接地”的基本概念
单点接地是指系统主机一点接大地,远端摄像机及所有设备都必须与大地绝缘;具体的说:“单点接地”是指凡有直接电气连接关系的“系统”,要把电气连接的“集中汇聚点”设备(系统主机或子系统主机)做一个接大地。例如光缆传输系统:前端多路光发射机是子系统主机,机壳“一点”接大地,光发射机电缆连接的各路摄像机都应与大地绝缘,这就是“有直接电气连接关系”的系统“单点接地”,后端系统主机接地不能替代它,因为中间有光缆隔离了电气连接。
2、“单点接地”的工程要求
主机“单点接地”,系统远端所有设备对地悬浮,通过主机接地点泄放系统产生的静电荷,并保持与大地静态等电位,以保证操作安全。单点接地后系统的(地)电位,是指系统相对于大地零电位来说的“地电位”,即系统接地点的电位;安防论坛里曾有“专业防雷”把线缆上接收到雷电感应电动势,用“过电压”、“高电位”来描述,声称“用电缆两端接地防雷器就能把电缆两端箝位到等电位”。高频分析表明,对于线缆上的交变感应电动势来说,即使防雷器接地电阻为0和两端地电位也相等,两端限压型防雷器的“箝位电压”始终是“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哪里有什么等电位可言?而且接地“放电回路“包括电缆和接地线的交直流阻抗总和,也包括接地电阻,所谓“有效泄放雷电流”只是幻想而已。雷电感应电动势与大地无关,不存在向大地泄放电流问题;单点接地”用于泄放系统静电荷,对接地电阻也就没有很高要求,不需要做专门的接地网;“单点接地”与传统避雷针接地、电网接地、防浪涌保护器接地泄放大电流的要求有着本质区别,用普通导线连接楼体钢筋,接自来水管都可以。
3、“单点接地”的合理性分析
1)“单点接地”切断了所有地环路,可有效阻断“雷电地电位”和“电网地电位”入侵弱电系统的路径,这是防雷电、防浪涌,防干扰zui有效的基础技术手段;多点接地引入地电位干扰和电网浪涌,引入雷电反击电压,烧毁安防设备和防雷设备的案例已被越来越多的安防工程伤害案例所证实。
2)安防系统“单点接地”不仅与防感应雷没有矛盾,而且是安防系统防雷设计应遵循的基本理念和防雷设计的基础条件;因为防直击雷不需要,也不能通过系统任何部位接大地放电;防感应雷只需通过保护电路抑制雷电感应电动势到达设备端口时的电压值,确保低于设备“zui高安全电压”即可,所用保护电路也不需要接大地。
3)系统“单点接地”使整个系统随接地点等电位浮动。而人为制造了多点接地,又企图实现“等电位连接”,这对“广域信息系统”来说,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4)坚持“单点接地”安全设计原则,可以避免被“接地防雷”的误导,并可规避复杂接地系统的冤枉投入。
5)“单点接地”是检验和判断安防系统安全设计和隐患设计的“试金石和分水岭”。
关于安防工程中“建筑物及其供电系统防雷”问题
先请大家考虑个问题:安防工程商给甲方设计安防工程,甲方本来就在建筑物里正常工作和用电,他们的建筑物和供电系统都是通过了安全验收的,而且都有日常的检测维护,怎么还需要做安防工程时来考虑和设计他们的建筑物防雷、配电防浪涌,搞什么电源三级保护呢?即使甲方建筑物和供电系统防雷,防浪涌不合格,那也不是安防工程商管辖的事情;建筑物防直击雷和电源多级防雷,在安防防雷工程的相关管理文件中和在“专业防雷”宣传描述中,占了主要篇幅,而真正的安防系统的防雷设计部分又是突出了“立杆避雷针化”和“防雷多点接地”两大安全隐患设计,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建筑物和供电系统防雷是安防系统建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不应属于安防系统设计管辖范围,否则就是画蛇添足。绝大多数安防工程商也不具备相应资质。
安防系统防直击雷设计
*,安防系统所有设备应该在已有建筑物防雷避雷系统和其他独立避雷针有效保护范围内工作,传输线缆尽可能埋地穿管布线。
第二,室外孤立的立杆摄像机,如确有必要防直击雷(需论证雷击概率),应该设置独立避雷针保护立杆摄像机,立杆与独立避雷针距离应大于4、5米(反击立杆的距离),摄像机立杆顶部千万不能安装避雷针,下面也不要做接地网,金属立杆还要做好与摄像的别、全天候绝缘,以应对避雷针接闪时“跨步电压”通过立杆反击摄像机;使用木质或水泥绝缘材料立杆更有利于绝缘,摄像机支架用工程塑料支架,以提高绝缘级别。
第三,还有人提出把“摄像机立杆做成避雷针,让摄像机与立杆绝缘”的方案,这也是不可取的。因为避雷针接闪产生的雷电反击电压击穿空气的距离在三、四十厘米以上,阴雨天可以超过1米以上的距离,常规绝缘无法做到。
一个负责任的厂家应该主动纠正自己过去做的“安全隐患防雷工程”。
关于对雷电感应的认识
对雷电感应的描述,“专业防雷”用了“雷电电磁脉冲”,“雷电冲击波”,“雷电波”,“浪涌电压”,“浪涌电流”,“雷电过电压”,“雷电过电流”等等诸多描述词汇;但是对于线缆上的“雷电感应”到底是什么东西从未见说明。
1)虚假的雷电感应数据
所谓监控系统线缆上有几十千伏的“雷电压”,防雷器“需要有几千、几十千安的放电能力”的说法,应该是源于“专业防雷”人为制造的多点接地,引入地电位和电网浪涌的数据,这是与雷电电磁感应风马牛不相及的虚假数据。“浪涌”和“接地浪涌保护器”本来是电网系统的名词和概念,现在让“专业防雷”把它和雷电感应混为一谈了,不仅如此,干脆就把电力系统的“接地浪涌保护器”直接当作弱电系统的“防雷器”来使用了。
还有一类“专业防雷”给出的雷电感应计算公式,算出来的数据也是几十千伏的“雷电冲击波”,这都是在对地电位缺乏基本认识情况下拼凑的数据,再带上雷电感应的“帽子”,是为推销“接地防雷器”、“接地浪涌保护器”寻找“合理说法”而已。反映出这些人对雷电感应的本质没有基本认识。
2)雷电电磁辐射、电磁感应定性分析
雷云放电过程中主要是热能、光能、机械能、声波能等能量消耗,雷电电流的“电磁辐射能量”只是雷电总能量中的一小部分。雷电感应仅指某条线缆实际接收到的“电磁辐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