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悬钩子环斑病毒防治

悬钩子环斑病毒
学名raspberryringspotvirus
异名苏格兰悬钩子曲叶病毒(raspberryscottishleafcurlvirus);红醋栗环斑病毒(redcurrantringspotvirus)
英文名raspberryringspotvirus缩写:rrsv
分类地位豇豆花叶病毒科线虫传多面体病毒组
分布
广泛分布法国、挪威;局部分布奥地利、比利时、芬兰、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荷兰、西班牙、瑞士、英国(北爱尔兰除外)和前苏联;丹麦发现也有但没有定殖。
寄主植物
自然界中主要是悬钩子(rubusidaeus)。不同品种感病差异很大,比如norfolkgiant品种对普通株系有较高的感病性,而lloydgeorge品种对它则免疫。这种病毒还能侵染悬钩子属的其它植物。其它重要的寄主还有草莓和樱桃。除外,该病毒也能存在于茶属植物和红醋栗、葡萄等植物上,但它们不是重要寄主。rrsv还能侵染许多野生和栽培的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中至少有14个科对该病毒表现为感病。
诊断寄主
苋色藜(chenopodiumamaranticolor)褪绿或坏死局部枯斑(图1)
昆诺藜(c.quinoa)局部坏死枯斑;严重坏死(图3)。lg株系产生褪绿枯斑和系统褪绿斑驳。
黄花烟草(nicotianarustica)局部褪绿或坏死斑或环;系统环,斑和线伴随着不同数量的坏死(图2)。lg株系产生系统无症侵染。
普通烟栽培种whitebuley(n.tabacum.cv.whitebuley)褪绿枯斑;分布着系统褪绿斑和环。
菜豆栽培种theprince(phaseolusvulgariscv.whitebuley)英国,冬季症状是黑棕色局部坏死枯斑,直径为0.5mm;夏季为褪绿枯斑或无症状。lg株系在接种叶是无症侵染。
碧冬茄(petuniahybrida)局部褪绿枯斑;沿叶脉产生系统褪绿或坏死或线条状。(图5)新生的叶片无症状,但含有病毒。lg株系系统和局部侵染无症状。
草莓:症状表现因季节和株系的不同而有差异,通常表现为矮缩和死亡。欧洲草莓幼苗受害当年表现为黄斑但此后症状消失。
樱桃:有足够的证据说明rrsv在樱桃上产生锉叶。樱桃树受害后,叶片变小、窄和粗糙,产生粗疏锯齿状,叶背面中脉周围组织出现耳突,不同感病品种出现的数量或多或少,形状或大或小。同一樱桃树上可以产生两种耳突,同时或在侵染的不同阶段产生。
繁殖寄主
黄花烟草适合于保存病毒。克氏烟和碧冬茄是病毒提纯的繁殖材料。lg株系最好保存和繁殖于昆诺藜。
鉴别寄主:
苋色藜是最容易出现局部枯斑的寄主。昆诺藜和碧冬茄在线虫传播病毒实验中比较适合。昆诺藜在线虫传毒后很少或从不系统感染,但是在下胚轴能检测到该病毒。
危害情况
能引起悬钩子和草莓的环斑病害,红醋栗匙叶病。与李坏死环斑病毒同时侵染能引起樱桃的锉叶症状。它能在许多植物上发生,包括葡萄和水仙。田间作物病毒病的发作呈明显的块状。
为害症状
受到侵染的悬钩子在第二年春天叶片会出现不规则淡绿斑点或环斑,不太明显,有时夏天症状消失,到秋天这些症状又重新出现在新叶上。有些栽培种叶子会出现卷曲有些易受侵染的栽培种茎生长缓慢且易断,一般这样的植物在症状出现两到三年后会死掉。其它一些栽培种受到侵染后表现无症,不会死掉。
形态特征
rrsv病毒粒子球状,直径20nm,颗粒大小一致但是沉淀物三种成分(图6),明显的是空壳蛋白(t)和两种带有不同数目rna的核蛋白质(m和b)。电镜下观察发现有的颗粒完整,有的不完整,有的有磷钨酸渗入(图7)。这些颗粒分别对应于t、m、和b三个组分。t、m和b沉降系数分别为50s,92s和130s(murantetal.,1972)。外壳蛋白可能是由60多肽的亚基排列成二十面体结构,分子量大约为54kd。病毒基因组包含两种单链rna(rna1和rna2),据非变性聚丙烯酰氨电泳估计分子量分别为2.4×106和1.4×106,而据变性聚丙烯酰氨电泳估计分子量分别为2.14×106和1.45×106。m组分包含一个rna2分子,而b组分包含一个rna1和两个rna2分子。m组分包括30%的rna,b组分包含43%-46%的rna。只有当两种rna都存在时才会发生侵染(harrisonetal.,1972a)。一个株系的rna1和另一个株系的rna2混合得到假重组分离物。rna1决定寄主范围,种子传毒和症状类型,rna2决定其它症状反应,线虫传毒和血清学特异性。其毒性是由两种rna决定的。(harrisonetal.,1972b,1974;harrisonhanada,1976;hanadaharrison,1977)。rrsv的tip(在黄花烟汁液中)为65-70℃。dep为1×10-3-1×10-4,室温下其侵染力可保持2-3周。
生物学
自然界中,rrsv通常存在于多年生草本科和木本科植物及许多寄主的受侵染种子上。至少在5科6个种有报道。有些寄主超过一半的秧苗受到侵染,但许多受到侵染的植物不表现症状。病毒通过父本或母本传到悬钩子和草莓的种子。但是经携带病毒的花粉授粉的植物并不能被侵染。带毒种子除了有助于病毒传播外,还为病毒在土壤中越冬提供了重要的方式。种子传毒主要依赖于rna1所携带的信息,rna2也稍微有所影响。
介体线虫与rrsv的某些株系具有特异性关系。longidoruselongatus能有效传播苏格兰株系及其血清学关系相近株系,而l.macrosoma传播英格兰株系。l.elongatus只是在实验中传播英格兰株系,在自然界还没有发现。同样也没发现l.macrosoma有效传播苏格兰株系。介体特异性似乎依赖于颗粒蛋白的性质。将苏格兰株系和英格兰株系假重组发现对介体特异性起作用的是母本rna2,其上带有外壳蛋白的基因。
l.elongatus的幼虫和成虫都能传毒,但是病毒不能在其体内繁殖,因此不能经卵传播。当线虫蜕变时病毒也不能保存(c.e.taylor)。休耕土壤中l.elongatus大约能保持九个周的传染性(listermurant,1967)。l.elongatus传播苏格兰株系时发现有病毒状颗粒与口针导环相连口针导环有关(taylorrobertson,1969)。在传播英格兰株系时病毒状颗粒与l.macrosoma的口针导环和口针内腔相连。
相关性
苏格兰株系与引起荷兰红醋栗匙叶病的一个株系血清学关系十分相近(harrison,1961;maat,vandermeerpfaeltaer,1962)。但是很多抗血清能很容易的区分德国和英格兰发现的株系(cadman,1960)。从莱茵河流域得到的一个分离物(vuittenezetal.,1970)与苏格兰株系的血清学关系很远。
交叉保护检测中植物受一种分离物侵染后再接种另一种分离物症状不会加重,但是rrsv的交叉保护实验中,即使两种分离物血清学关系很近,在接种第二个分离物时仍然会出现症状(murantetal.,1968)。带有苏格兰株系的回复叶片的原生质体大约有10%能够被英格兰株系重复感染。
悬钩子环斑病毒是线虫传多面体病毒组,但与其它成员无血清学关系。
血清学
病毒颗粒免疫原性强,抗血清效价易达到1/2048。在琼脂双扩散实验中得到一条沉淀线。
病毒与组织和细胞的关系
病毒明显存在于感病植物的所有组织,包括种子、花粉和分生组织。受侵染的细胞在光镜下可见内含体(bujasmilicic,1969)。电镜下可见的内含体是由许多小的囊膜和核糖体、内质网组成(harrisonetal.,1974。通过荧光抗体染色可看到病毒颗粒的抗原存在于受侵染烟草和本氏烟原生质体的整个细胞质中,特别集中于内含体上,这说明抗原决定簇可能是病毒组分合成或组装而成的(barkerharrison,1977a)。悬钩子环斑病毒和烟草环斑病毒cam株系同时侵染寄主原生质体发现两种病毒混合聚集且与线粒体有关(barkerharrison,1977b;harrison,hutchesonbarker,1977)。
ncbi序列数据
数据库登录号
ls46011em(40)-un:s46011悬钩子环斑花叶病毒多聚蛋白,基因组rna全序列,3928nt。2/933,928bp。
检疫与防治
检测检疫方法
作物上rrsv引起的症状可能是由几种生物学和非生物学因素引起,而且许多植物还是无症带毒,所以不易诊断。检测和鉴定通常依赖于草本科指示植物核血清学检测。草本科寄主易汁液摩擦接种,而木本科植物汁液提取液须溶解在2%烟碱溶液或高ph溶液以降低植物多酚对病毒侵染力的毒害作用。
烟草的一些栽培品种在侵染早期产生系统坏死或环斑,但后期无症带毒。这些症状与线虫传多面体病毒组中其他成员引起的症状相似,因此只能通过血清学检测。
在大多数寄主植物中,elisa方法能检测该病毒。核酸杂交、pcr和免疫捕获pcr也是适合的检测方法。
控制措施
包括建新种植园时使用无毒种苗,应用杀线虫的药剂控制线虫,粮食作物与对传播介体免疫或不适合介体生长的植物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