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茶跗线螨
学名: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banks)
类属:蛛形纲蜱螨目跗线螨科
目录
1. 相关图片
2. 分布与危害
3. 形态特征
4. 发生规律
5. 防治方法
6. 防治药械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又称杂食线螨、黄茶螨。作物害虫。主要为害茶、茄子、辣椒和油茶,其他寄主植物有大豆、马铃薯、甘薯柑橘、板栗、棉、黄麻等。
世界性分布。中国见于西南、华东、湖南、湖北、北京、台湾等地;西南地区每年可发生30余代。长江流域各省茶区均有分布,尤以四川、贵州等省严重。
成、若螨刺吸茶树嫩梢芽叶汁液,致使芽叶色泽变褐,叶质硬脆增厚、萎缩多皱、生长缓慢甚至停滞,产量锐减,品质下降。 形态特征 又名茶黄螨、嫩叶螨、侧多食跗线螨。雌成螨椭圆形,体长0.2-0.25毫米,初为乳白色,渐转淡黄至黄绿色,半透明。足4对,第4对足跗节上有一根鞭状纤细长毛。雄成螨近菱形,体稍小。卵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壳上有纵向排列整齐细小的网状灰白色圆形蜡质小点。雌成螨体长约0.22毫米,卵圆形,淡黄绿色,半透明;雄成螨体长约0.18毫米,呈菱形,淡黄至橙黄色。卵椭圆形,约0.1×0.8毫米;卵壳上有纵列白色小圆瘤6~8行。幼螨椭圆形,乳白色,足3对。背部有黄纹2道,将全体分为前足体、后足体和末体3部。幼螨经一次静止期,脱皮后即变为成螨。 发生规律 一年可发生20多代,以雌成螨在茶芽鳞片内或叶柄等处越冬。一般春茶期发生不多,夏秋茶期日均温20c以上,虫口激增,高温干旱季节发生最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植物检疫,严防将有虫苗木带出圃外。对茶跗线螨及时分批采摘,可抑制其大发生。
(2)加强茶园管理。冬季清除落叶烧毁,根际培土壅根,铲除茶园杂草,减少虫源。盛发期亦应及时清除落叶。加强肥水管理,防旱抗旱以增强树势。
(3)药剂防治。发生高峰期前用药防治。使用15%扫螨净乳油2000倍或73%克螨特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防治药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