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茶的香型,到底分为多少种?

《茶经》怎么写茶香?
好茶,常常被称为香茗。称赞一杯茶好喝,一般也都会连说“好香好香”。茶与香,似乎一直伴随共生。香,是否就是好茶的标准呢?换句话说,好茶一定都香么?
唐代陆羽的世界中,茶好像不是特别的香。或者说,当时茶的香气并没有打动这位茶圣。纵观《茶经》,提到茶香的地方寥寥无几。《茶经·六之饮》里,提到了一次茶香。原文记载:
“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
这里的“珍鲜馥烈”,意为香高味美的好茶。好容易找到一次讲茶香的内容,结果还是包含在了饮茶的过程介绍里。只算是搂草打兔子,捎带手的事。细究起来《茶经》第五章还提到了一次茶香的问题,但也就是寥寥而已。茶的香型,到底分为多少种?
唐代茶为什么不香?
其实这也怪不得茶圣陆羽,唐代所喝的茶真的不是特别香。经过科学研究,茶树鲜叶中大概含有86种芳香物质。如果做成像龙井一样的绿茶,就可以变为260多种。别看只是简单制作,芳香类物质种类足足增加了三倍。要是做成乌龙茶或是红茶,芳香类物质就会达到500种左右。一句话,茶是越做越香。
陆羽生活的唐代,还没有红茶和乌龙茶的出现。从皇帝到平民,喝的都是绿茶。但当时的绿茶,和如今的又有区别。唐代,以蒸青绿茶为主。顾名思义,就是以烫煮或蒸气进行杀青。因此,蒸青绿茶制作时所处的是水环境。
如今烹饪中,推崇水环境制作。因为低温少油制作的食品,吃起来更为健康。注意体型的人士,也就经常只吃蒸煮的食品了。但对于茶叶制作,水环境不够理想。开水和蒸汽,最高温度只能达到100℃。这样一来,高温才能产生的香气就出不来。
图为:碧螺春
蒸青绿茶以鲜为贵,对香气的要求就稍微低了一些。如今日本绿茶,还保留有蒸青的制作方法。很多国人喝不惯日本绿茶,也就是因为它确实不够香。炒青就不同,铁锅温度可以达到200℃,是蒸青温度的两倍多。那么,自然炒青绿茶就要比蒸青绿茶香的多。难怪当年碧螺春,被当地人称为“香煞人”了。
茶香分为多少种?
制茶工艺的进步,其实就是人们不断追香的过程。时至今日,六大茶类齐备。如今的茶客,比起茶圣陆羽可要幸福多了。香型够多,但是又该怎么描述呢?我们突然发现,形容香的词汇真的非常少。我们常常需要借助口腔味道,来弥补对香味的描述不足。例如,闻着好甜或是好酸。但要知道,此“味”非彼“味”。舌头感知的食物滋味,和鼻子闻到的气味不是一种物质。但是,那又何妨?
我们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经历,感冒鼻塞后吃什么都不香。可是要知道,品尝味道所依仗的舌头并没有出问题呀。原来嗅觉与味觉交织在一起,才能构成了我们吃饭喝茶时奇妙而立体的感觉体验。两个系统各司其职,但又要相互配合。品茶,舌头与鼻子同样重要。茶的香型,到底分为多少种?
图为:铁观音
既然两者关系如此紧密,那不妨就借用味觉的体验来描述一下嗅觉。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味道的词汇来形容茶香。由此,我们可以茶香分为菜香、花香、果香、糖香和木香几个类型。绿茶的香型,就属于“菜香”。就像是一把菠菜,用开水烫过以后的香气。或者,说是刚刚割后草坪的味道也未尝不可。
若是让茶轻微发酵,那么也就由“菜香”转为了“花香”。像白茶、轻发酵的乌龙等,都属于“花香”为主的茶品。要是让发酵继续加重,就会出现明显的果香。而且这种果香,是果肉型水果的香,像芒果、木瓜或是苹果。像东方美人茶,迷人之处就是有浓重的果香味。如果再增加一点焙火度,那么出来的香型怎会更为浓郁,也就有了坚果香。熟果香和坚果香,统称为果香。
图为:红茶
从半发酵变成了全发酵,乌龙茶就成了红茶。这时的香型继续转变,出现了讨喜的糖香。细分起来,又会有蜜糖香、焦糖香、果糖香多个种类。至于黑茶,则非常老成持重。由于特殊的发酵工艺,造就了其独特的“木香”。这种香型绝不张扬,将更多的精彩化在了茶汤之中。茶的香型,到底分为多少种?
根据香型,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品。像花香、果香,几乎是人家人爱。因此,白茶、乌龙与红茶,也都是大众喜爱的茶。至于黑茶,则属于无招胜有招。论香并不高昂,但喝起来反而顺口耐品。生活中,本也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平平淡淡,可能才是真吧?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