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进药店销售引发关注
今夏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通知中提出了“实行婴幼儿配方乳粉专柜专区销售,试行药店专柜销售。”随后,广州、南京等一线城市开始药店销售奶粉。主要以4家药店(金象大药房、全新大药房、嘉事堂和永安堂)合作设立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专区”也在北京试点门店启用,通过自动销售终端出售多美滋、雀巢、伊利、蒙牛、三元等11个品牌的近百种婴幼儿配方奶粉。
近年来,国内乳业大事不断,突发安全事件不断,已成为众矢之的。此次在药店中销售的11家品牌奶粉备受大家关注,有负责人称:很多乳企向相关部门咨询如何进药店,毕竟消费者觉得进药店的奶粉质量比较好,这对企业形象的影响是很积极的,所以也有很多企业希望进入到药店来销售。但很多消费者担心药店销售奶粉品牌保证提升的同时,会不会增加费用,导致购买成本也随之增加。
对此相关负责人表示,消费者的担心很正常,但是很多乳企并没有为进药店的产品进行专门的设计和生产,现在大多数还是一般情况下生产的产品,和其它场所卖的奶粉没有区别,所以检验检测等额外费用应该是没有的。
那么入驻药店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真的比以往超市销售品质上要好吗?
负责人称;药店所售的奶粉与超市的奶粉都是按照一个标准生产,只是售卖的卖场不同,之所以让奶粉进药店,是希望药店可以帮助把关。
价格方面,有网友认为,药店售卖机上的价格其实和超市差别不是太多,而也有人在京东商城等上查询到的奶粉还比药店要稍微便宜一点。从质量上来看,28日《北京日报》报道,北京一家奶企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供给药店和超市奶粉的品质并没有任何区别。那么不同的检测标准能否让国产奶粉的品质有一定提升,增强消费者信心?
药店卖奶粉不是治本之策 应加强源头监管
奶粉的质量保证涉及奶源质量、生产控制、销售渠道等三个环节。相比于销售环节,从奶源和生产环节提高奶粉质量才是更重要、更需要关注的。回顾这些年国产奶粉的信任危机形成过程,以及遭遇的诸如三聚氰胺等多次“滑铁卢”事件,有哪次是在销售环节出的问题呢?又有多少消费者是因为国产奶粉在超市销售转而弃之而去的呢?雀巢、贝因美等国外进口奶粉不也同样在超市销售吗?消费者为什么会厚此而薄彼呢?显然,奶粉问题的根本不是出在超市销售上。
而国内呢?看看三鹿奶粉事件,哪个“毒奶粉”不是证照齐全?因此,奶粉安全的监管重心,还是应该放在源头,不能让任何劣质奶粉以合法身份流入市场,这才是zui重要的。
乳企与药店联姻,通过进入药店来保障奶粉质量成为当下乳品消费者共同关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