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的老铁千里追凶,跑遍大半个中国,而通过老铁的追凶之旅影片为我们白描出了普遍存在于中国大地上的游民社会。这个由游民所组成的社会就是江湖,江湖相对于庙堂,它有自己的处事规则及行为规范。当电影的主角从体制内的警察置换成体制外的游民后,江湖气就已经充斥全片。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有很强的宿命感,“人人都有命,老二死了,那是他的命,为他报仇,那是我的命。”但整部电影依然讲着事在人为的故事,影片跟命无关,它只是借命讲了个关于江湖复仇的故事。而这肯定也不是电影主创所定义的“中国第一部公路复仇电影”,30年前的《戴手铐的旅客》要比此片精彩得多。这倒可以说是大陆第一部现代江湖片,因为我们确实很少看到这种体制外的追凶故事。
老铁是中国游民社会的典型代表,他是农民但是不种地;他是民工但很少打工。既使不追凶,他也走南闯北,他漂泊于中国的各个城市,游荡于城乡的犄角旮旯,他为情所困,为钱所扰,这是中国的大多数,也可以说是处于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中国人的普遍状态。游民社会是构成江湖的基础,但游民社会不代表江湖,一帮当牛作马愿为人奴奉公守法的游民是不会形成江湖的,江湖自有江湖的一套规则,老铁的兄弟被人给捅了,他没有在家坐等消息,而是选择了千里追凶,用个人行为代替庙堂权利,这就是江湖的规则。
主导老铁的行为规范肯定不完全是法律,更重要的是“义”。二弟被人给宰了,大哥肯定要为你报仇。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老铁首先不是让当地政府协助调查,而是找到了过去一起打工的豹哥。影片在这时已江湖气十足,他们遇到的鱼霸是典型的江湖人士,过去看过的影片总在说什么江湖规矩,其实江湖没规矩,所有的江湖规矩只能证明江湖不讲规矩。能当公务员谁特么混江湖呀。而豹哥也不讲规矩,在江湖中讲义气的目的是为自己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处于社会底层的豹哥连基本的生存都无法保障时,出卖义气倒是可以让他暂时温饱。于是我们应当看到,江湖的第一条规矩只是活下去,而讲义气只是让你温饱之后能活得更好。所以豹哥不可恨,可恨的是假民警,那个假民警已经温饱了,你还不讲规矩就太不仗义了,老铁的那一瓶子砸的是民警而不是豹哥,自有其道理。
在整部影片中你几乎看不到法律的影子,只有江湖规矩和庙堂潜规则。比如豹哥吞刀片,(当然这是他设的套)这是典型的江湖行为,它所利用的就是庙堂的潜规则。警察的职责是抓坏人,但犯人死在他那儿他又不愿意担责任,于是吞刀片成为了逃出警局的最好方法,如果这个方法你不想用,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法,用钱打发。当老铁欲吞刀片被警察识破后,警察一句“按规矩办”倒出了天机,这里的规矩是江湖和庙堂共通的规矩,钱可以解决一切。
老铁找的第二个熟人是以前的情人。在这里影片几乎演了一半的情节,但前面这些情节对整个故事并没有太大的推动。老铁找朋友和老铁找女人对他千里追凶无任何帮助,影片只是通过这两个人物烘托出老铁的江湖悲凉,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底层的真实生存状态。朋友靠不住,女人留不住,唯一能依靠的其实只有钱,江湖的世界没有好坏人之分,一切都是相对的,凶手杀人抢车,老铁也抢车,他是坏人还是好人?老铁对凶手并没有切齿之恨,千里追凶只是为了一个江湖法则,杀人偿命。而“该走的都走了,我不留人,人也不留我”真实反映了老铁的江湖状态。
山西黑矿是电影的一个小高潮,也是最能体现中国底层江湖状态的地方。电影在此时已经找不到丝毫俗世的影子,成为了最为极端的江湖生存世界。活着没有目的,活着本身就是目的,一切为了活着,而不是活得更好。你逃不出去,逃出去的唯一方式就是鱼死网破。这里最为江湖,自我救赎的唯一方式居然是自我毁灭。这里的黑矿和影片最后的白矿一黑一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违法,一个手续齐全,一个江湖,一个庙堂,界限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