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大乌泡的功效与作用简介

出自《贵州草药》;经订正本品原植物为川莓,参见大乌泡根条。
【拼音名】dà wū pào
【英文名】root of multibract raspberry
【别名】老牛黄泡、乌泡、牛毛泡刺、六月泡、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大乌泡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us multibracteatus lévl.et vant.
采收和储藏:根,秋、冬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全株,全年可采。洗净,切碎,晒干。
【原形态】大乌泡 灌木,高2-3m。茎粗壮,密被黄色绒毛和散生极短的弯刺。单叶互生,叶柄长3-6cm,密被黄柔毛;托叶条裂;叶片革质,近圆形,直径5-16cm,掌状7-9浅裂。裂片常2浅裂或又有缺刻,先端圆钝或急尖,基部心形,边缘有不整齐锯齿,上面有短毛和密集的小凸起,下面密被黄色绒毛;主脉掌状5-7出,网脉显明。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密生黄色绒毛;苞片椭圆形,长1-1.5cm,边缘撕裂状;萼片卵形,先端常多裂,外面密生黄色绒毛;花瓣稍长于萼,近椭圆形,白色,有爪;雄蕊多数;心皮多数,着生于凸起花托上。聚合果球形,径达1.5cm,上生多数红色浆果状小核果。花期4-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2500m的山坡及沟谷阴处灌木林内或林缘及路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性味】苦、涩;凉
【归经】脾;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止血,祛风湿。主感冒发热,咳嗽咯血,鼻衄,月经不调,外伤出血,痢疾,腹泻,脱肛,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敷。
【摘录】《中华本草》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