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大气网格化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的强大支撑亮点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大气污染问题愈演愈烈,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今年是“大气十条”的收官之年,各地政府纷纷走上了治霾之路。而网格化监测系统,因其、科学,能有效提升治理雾霾的工作效率,能为环境监管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等优势,成为治霾的新主流,也备受一些地方政府的喜爱。
一方面,根据整个区域的空间布局、污染源分布状况,布设监测站点形成网格,对整个区域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实时监控区域的空气质量整体状况和变化趋势。
另一方面,对本地区某些敏感地带适当加大网格密度。比如对主要固定污染源、工业园区、道路交通、城乡“小散乱”污染重发区等排放源进行重点监控,科学评估区域内有组织、无组织排放源的污染排放状况及其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具体而言,在微观上,可实时监测污染源(如工地、工厂等)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及其对周边区域的扩散影响;在宏观上,可反映出整个区域的空气质量的动态变化。
为此,网格化监测数据应深挖和应用。网格化监测数据是多点位、高频率的三维时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随着监测时间的推移,数据的积累,为进一步开展大数据分析和深度挖掘提供了数据基础。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开展很多科研和应用,包括污染起源解析、聚类分析等。
★“立体式”协同监测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专业性的数据校准体系,充分考虑各城市产业结构和排污强度,针对城市、商业、乡镇、工业企业、工业园区、道路交通、建筑工地、区域边界、污染物传输通道等多种监测对象和参数,通过科学合理的“组合布点”适当细化网格,在城区近郊及远郊区县、传输通道上建立边界站,组成“立体式”协同监测网络和专业性的数据校准体系,实现对城乡监测网络全覆盖。
★消除监管盲区,提升环境监管效能。地面污染源监测*,智能的溯源解析。二代“黑匣子”、厂界噪声和有组织及无组织排放特征污染物监测“微站”,可以24小时在线监控小微污染源工况、治污设施运行情况和主要污染物的动态变化及趋势;实时捕捉企业污染异常排放行为并自动报警,并锁定到具体排放污染源;对企业违法行为进行溯源和查证。结合气象数据,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和空气质量标准化监测站点环境质量参数的浓度水平和变化数据,为治理提供依据,为治理考核提供技术支撑。
★实现多种污染物实时快速分析,三维空间数据展示。系统可同时监测多种污染气体,时间分辨率到1min。采用遥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远距离对气体多组份混合排放物进行实时监测、连续自动快速分析,可获得地面或高空大区域三维空间数据。可测定大气中污染物的总携载量、污染源排放量、烟羽的动态分布、大气扩散参数及进行定量研究点源、监测优化选点等,实现环境监测数据模型化、精细化、准确化。
★便捷、综合化的监管,实现与监测的协同联动。系统发现异常排放,可自动报警并将报警信息发送至相关责任单位,实现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污染物数据可通过监控中心、手机app等管理平台实时查看,科学分析,实时捕捉和快速锁定主要污染排放来源。
★的软件平台,灵活的方案配置。通过中心端软件平台,实现多站点数据集成、分析、上报和发布。可根据政府管理机构的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不同需求定制开发多种监管功能,可分大气环境监管型或环境监督执法型。
★低成本运行,高密度布点。微观站设备成本投入低,适合大范围、高密度布点。可实时、连续、*运行,操作简单,维护方便,运行成本低,运维费用较低。
★提供科学有效的综合解决方案。基于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定量化、精细化分析,建立气体污染快速决策与评估体系,分析城区的污染来源及贡献,并提出不同的污染减排建议,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弄清大气重污染的成因和来源,为城区及时了解污染现状及污染物来源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