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迟延履行可解除合同吗
一般的迟延履行不是可以解除合同的法定情形。但如果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迟延履行可以解除合同的,则当一方当事人出现迟延履行的行为之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基于此而解除合同。除此之外双方当事人还可以通过协商达成一致的方式解除合同。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
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二、迟延履行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1.债权人可诉请强制执行;
2.债务人赔偿因迟延而给债权人造成的损失;
3.在给付迟延后,如遇有不可抗力致使合同标的物毁损,债务人须承担履行不能的责任,不得以不可抗力为由主张免责。但如债务人能证明纵然没有给付迟延,损失仍将发生的,则可免责;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其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或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请求赔偿损失。
三、迟延履行金是否在担保范围内
当事人在担保合同中约定迟延履行金在担保范围内的,迟延履行金属于担保的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八十九条 【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保管担保财产和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第六百九十一条 【保证范围】保证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