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棉花补贴我国未超上限

日前,wto农业委员会棉花分委会公布的一份材料显示,中国就国际共同关切的棉花补贴、棉花贸易、储备等问题做了回应。中方在这份回复中强调,中国对棉花的补贴为微量补贴,未超过中国入市时承诺的补贴上限,并且中国并未因此缩减进口。
中国对棉花的黄箱补贴(即价格支持、与农产品现期产量、面积等挂钩的直接补贴等对贸易有较大扭曲作用的补贴)仍处于微量允许水平,补贴率为8.5%,低于其他发展中成员(8.5%-10%)。无论是从绝对数量还是从人均数量上看,中国的棉花支持水平均处于较低水平。从绝对数量上看,中国对棉花的支持量为4.8亿美元;从人均数量上看,中国对每一个棉农的支持量仅为16美元。
虽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但棉花生产主要基于小农户,棉花平均种植面积仅为0.3公顷/户(即4.5亩/户)。棉花产地主要位于资源贫乏和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被作为维持生计安全和脱贫的唯一手段。“如果政府坐视不理,这些贫穷的小农户就会失去工作”。
在国内政策补贴更新方面,中国已经在2010年更新过政策,目前新政策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中国叫停了实行多年的棉花收储,无疑使国际市场受到巨大冲击。2014年10月,美国棉花协会(ncc)便曾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施压,呼吁其调查中国的补贴水平。
2011年,中国开始对棉花实行临时收储政策,即在市场价格低于临时收储价格时,由政府敞开收购。然而,政府保护价下,国内国际市场形成高价差,形成中国为全球托市、进口大增、中国自己的棉花却堆在国库的扭曲局面。2014年,中国终于动手改革棉花补贴制度,用目标价格替代临时收储,即让价格随行就市,政府只补贴目标价格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差价。考虑到市场连续性和稳定性,目标价格仍定在19800元/吨的高位。然而,由于巨量储备压迫和需求不振,市场价格急跌,导致财政补贴支出很大。
除受到国际社会压力,中国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在国内也碰到执行困难、成本高等问题。中国已经将2015年的新疆棉花目标价格降为每吨19100元。如何建立和中国国情以及市场规则相适应的农业补贴体系,仍是一个待解的问题。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