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ieee制定出无线局域网的协议标准802.11。
一、无线局域网的组成
基本服务集bss(basic service set):是无线局域网的最小构件,类似于无线移动通信的蜂窝小区。
基本服务集bss的组成:包括一个基站和若干个移动站,其中基站称为接入点ap(access point)。
三种类型的站:
仅在一个bss内移动;
在不同的bss之间移动但仍在一个扩展的服务集ess之内;
在不同的ess之间移动。
所有的站均运行mac协议,并以争用方式共享无线传输媒体。
二、802.11标准中的物理层
802.11标准中物理层的三种实现方法:
1.跳频扩频fhss(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
使用2.4ghz的ism频段(即2.4000-2.4835ghz),共有79个信道可供跳频使用,是扩频技术中常用的一种。
其中第一个频道的中心频率为2.402ghz,以后每隔1mhz一个信道,因此每个信道可使用的带宽为1mhz。
当使用二元gfsk时,基本接入速率为1mbps;当使用四元gfsk时,接入速率为2mbps。
2.直接序列扩频dsss(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使用2.4ghz的ism频段。
当使用二元相对移相键控时,基本接入速率为1mbps;当使用四元相对移相键控时,接人速率为2mbps。
3.红外技术ir(infrared)用波长为850-950nm的红外线在室内传送数据,接入速率为1-2mb/s。
5.7.3 802.11标准中的mac子层无线局域网有许多不同于常规局域网的特点,不能简单地使用有线局域网的协议。
假设:无线电信号只能在相邻的站之间传送和产生相互的干扰。
隐蔽站问题(hidden station problem):未能检测出媒体上已存在的信号的问题。
暴露站问题(exposed station problem):因检测到媒体上有信号,导致互不影响的站点之间不能同时发信号,使得通信效率降低。
无线局域网与常规的总线式局域网的差别:在不发生相互干扰的情况下,可以允许同时多个工作站进行通信。
为了尽量减少冲突,802.11协议又将mac子层划分为两个子层:
分布协调功能dcf(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子层:负责向上提供争用服务,在每一个节点使用csma机制的分布式接入算法,让各站通过争用信道来获取发送权。
点协调功能pcf(point coordination function)子层:负责提供无争用服务,使用集中控制的接入算法(一般在接入点实现集中控制)且用类似于轮询的方法将发送数据权轮流交给各个站,从而避免了冲突的产生。
帧间间隔ifs(inter frame space):
sifs(短ifs):典型值只有10μs;
pifs(点协调功能ifs):比sifs长,在pcf方式中轮询时使用;
difs(分布协调功能ifs):最长的ifs,典型值为50μs,在dcf方式中使用。
csma原理——只使用一种ifs时的csma接入算法欲发送帧的站先监听信道,若信道空闲则继续监听一段时间ifs看信道是否仍为空闲,若是则立即发送数据(信道空闲时还要继续监听一段时间是因为三种不同数值的ifs可将不同类型的数据划分为不同的优先级,ifs值小的优先级高,从而减少冲突的机会);
若发现信道忙(无论是一开始就发现还是在后来的ifs时间内)则继续监听信道,直到信道变为空闲;
一旦信道变为空闲此站迟延另一个时间ifs,若信道在时间ifs内仍为空闲则按指数退避算法迟延一段时间,只有当信道一直保持空闲时该站才能发送数据,这样做可使在网络负荷很重的情况下发生冲突的机会大为减小。
由于sifs的时间间隔最短,当很多站都在监听信道时,使用sifs的具有最高的优先级!
sifs用在以下场合:
发送“确认帧ack”:确认帧使用sifs可使发送方继续能够控制信道直到整个llc帧发送完毕。
发送“允许发送帧cts”:可以保证原来发送“请求发送帧rts”的站能够优先发送数据帧,所有收到cts帧的站都要推后发送自己的数据;
发送轮询的应答帧。
“时隙”(time slot):是在争用期使用的一个时间单位,当某个站在一个时隙开始时接入到媒体,那么在下一个时隙开始时,其它站就能检测出这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