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坚持不懈地推行植树造林工程。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森林面积已达1.95亿公顷,其中人工林面积0.62亿公顷,为世界zui大,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30%以上;过去20年中,我国人工林碳吸收量累计超过4.5亿吨,为缓解碳减排压力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为更加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总书记于2009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到2020年新造林4000万公顷,以进一步提高我国森林的固碳效益。
然而,虽然热带、亚热带是*的生物减排潜力zui大的区域,但位于亚热带的我国东南林区,森林质量在全国却排名靠后,林木蓄积量也zui小,平均每公顷仅51.7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碳汇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到了极大影响。
传统的造林方式通常伴随着迹地清理(包括割除林下灌草或炼山)、整地(包括局部整地或全面整地),以利于林木的成活与快速生长,但是这些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对巨大的土壤碳库产生影响,导致土壤有机碳大量释放。
而森林的自然重建却可以有效减少对土壤碳库的扰动,是一种既省工、省力又经济的方式。“如果能够更多地依靠自然力量,少投入多产出,那应该是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