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火焰光度法是根据罗马金公式进行定量分析,即i=axc的b次方,其中i为谱线强度,c为待测元素含量,d为相关常数待测元素的蒸发和激发条件; b 是自吸收系数。由于使用火焰作为激发光源,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空气和气体的流动来保持温度稳定。样品成分的影响较小,因此在每次测量中a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常数。一般由于样品浓度低,自吸收可以忽略不计,所以i=λc,可用相对强度测量法进行分析。进行火焰光度分析时,使用雾化器将液体变成溶胶并引入火焰中。待测元素因热解离产生基态原子,在火焰中被激发产生光谱,经单色仪分解成单色光,经光电系统测量后,由于湿度较低火焰中,只有少数元素可以被激发,得到的光谱比较简单,干扰较少。测量。为了稳定火焰,消除测量中某些元素的干扰,常在测量溶液中加入“缓冲剂”。例如,同时存在 k、ca 和 mg 会影响测量。如果这三种元素混合成饱和溶液就是“缓冲液”。当试液中加入一定量时,效果为单一常数值,可作为背景减除。测定钠时,大量的hco32-会使结果偏低,可用盐酸酸化。待试液加热后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