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小子斯科特》影评:怎一个爽字了得
在斯科特的梦中,滑过一位红发女孩,他不可自救地迷恋上了她。可他绝对想不到为了赢得美人芳心,竟要过五关,斩六将。观众也不曾想到,原来格斗游戏可以完全植入真人电影之中,而不是像《街头霸王之春丽传》或者《龙珠》过分地营造物理的真实感,以至于失去了游戏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歪小子斯科特》颇像日本动画中的战斗类型,主角们生来就有战斗力,而战斗目的仅仅限定在你恨我爱。不过,这一切都是浮云的形式主义,最吸引的是本片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年轻人的逻辑和世界,但其情感仍然是基于永远不离于嘴边的爱情。《歪小子斯科特》的战斗模式是基于经典的格斗游戏,诸如拳皇、街霸等经典都是被致敬的对象。片中到处是格斗游戏中常出现的术语,如n连击、combo、双人模式、k.o、加命、复活、升级等等。如其说《歪小子斯科特》学习了格斗游戏中的战斗要素,不如说是拳皇中加入了几位真人角色,他们的名字是斯科特以及他女友的七位前情侣(exs)。《春丽传》做的是将挂羊头卖狗肉的掉包,只有《歪小子斯科特》才是按照英雄救美的游戏模式(参考游戏《超级玛丽》、《大金刚》),而斯科特解决每一个boss的方式又各有不同,在这一点上体现了电影改编的自由度和创造力。因为游戏毕竟只是游戏,玩家需要投入更多的想象和感情在角色中,才能赋予角色感情,尤其是单纯讲究技巧而忽略剧情的格斗游戏。如斯科特在对抗第二位ex时,以智取的方法让对方在高速中滑下栏杆,最终毁灭;而在对抗印度人的第一局中,则更为搞笑,印度人突然在战斗间隙跳起了歌舞,围观群众立马傻眼;暴力取胜自然让观众热血沸腾,而智胜则恰到好处地调节了节奏,让叙事能继续不紧不慢地进行。也许观众一开始无法接受激烈的战斗只是为了年轻人的爱,而且这爱还不至于到生离死别山崩地裂的地步时。日本动画经常干这事情,反正动画嘛,被揍得再狠,拍拍屁股下一集又会出现。而在电影里,往往这些身怀绝技,武力超群的人都应该是身负重任才对,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我们习惯了这些nb man接过超人的枪,拯救地球,对抗末日。即使再遭烂一点,也得像海扁侠那样对抗一下城市邪恶。但眼睛还是像鸡蛋那样容易弄破,连17岁的中国小妹都能使双刀,还有什么责任可言?不就是个爽字么?在无责任的肾上腺激素刺激下,只要敢为爱为恨付出的人,马上被拥有了战斗能力。这便是本片的核心逻辑,为谁而战斗?过往的爱侣,现在的女友,怎样对待自己逝去的爱情?用不用修补前女友受伤的心灵?如何对待曾经疯狂爱过你的人?欺骗需要事后道歉还是继续圆谎?一切尽在格斗中。本片没有对这些人的战斗能力的来由作出说明,这对于习惯了美漫英雄片、华语武侠片的观众来说有一定阅读上的困难。因为不明原著背景的观众会猜测电影什么时候会跳出来说明为何这些人会有素食主义超能力或是分身术?这是一个正常的世界么?这个世界的逻辑是怎样的?这种缺乏依据的逻辑也许会成为部分观众对电影的诟病,但无碍于大家对剧情的理解。因为,这本来就是很简单的青年男女的事情,你要认真对待,那就是《蓝色大门》、甚至是《情书》。不是所有人都有个纯爱的阶段,也不可能,那些都是浮云嘛!就在这种如梦如戏的叙事中,主角一步步走到最后,打败了印度人,却出现了隐藏角色——主角的黑暗面。正当大家以为还有一场终极大战时,编剧又耍弄了大家的观影常识:主角和自己的反面以和为贵,说笑间互道晚安。我顿时又捏碎了几个蛋。如游戏般痛快,但又比游戏有更强烈的快感,因为其故事框架相对完整,人物更加真实。很多人说本片是无厘头,但无厘头很容易和弱智混为一谈,因此我不愿意用无厘头来降低本片在利用电影语言叙事上独创的美学价值。《歪小子斯科特》指出了生活的平凡和生活在平凡中的人们不平凡的内心之间的冲突,并在视觉上实现了两者的统一。至于说电影是否值那么高分,随便了,时代造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