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加工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豆制品废水的特点是废水的排放量大有机物浓度高,成分复杂。以豆腐生产为例,黄泔水cod高达20000到30000mg/l,泡豆水cod为4000到8000mg/l,洗涤冲洗税cod为500到1500mg/l。泡豆水的主要成分有水溶性非蛋白氮、税苏糖、棉籽糖等寡糖,柠檬酸等有机酸以及水溶性维生素、矿物质等,此外,还有异黄酮等色素类物质。黄泔水的组成更为复杂,除含泡豆水的所有成分以外,还含有蛋白质(大豆清蛋白、大豆凝血素、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氨基酸、脂类等。豆腐生产清洗用水中含有大豆清蛋白、糖类、豆渣和清洁剂等。豆制品废水处理不达标排放,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缺氧、鱼虾绝迹、水质恶化、发臭,严重污染地表地下水。
豆制品加工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豆制品废水处理,目前应用*的工艺为“沉淀池或气浮池+厌氧池+好氧池+气浮池”,处理后出水codcr100~200mg/l,氨氮40~90mg/l。对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cod和n超标,特别是n超标现象比较普遍,而且废水处理过程中排泥量大,耗时长,处理成本高。其主要技术原因在于:
传统的a/o工艺及其延伸工艺及装置对高浓度cod和n并存的豆制品废水处理,局限性很大:一是硝化和反硝化置于不同的空间或时间,导致工艺流程长,废水在bod5降解到一定值以下(30mg/l),才进行硝化反应,需要配置的生化池容积大,废水处理投资不足就会造成去除效率达不到设计要求;二是生物脱氮制约因素多,总氮去除效率低(小于80%),造成处理后出水n指标超标。
豆制品废水的油脂和ss含量很高,会造成后续厌氧池三相分离器的堵塞或损坏,因此在生化处理前利用物化沉淀或气浮的方法,去除油脂和ss,使水质满足三相分离器的进水要求,这就产生大量的污泥,污泥成分主要是油脂和物化絮体,污泥排放量4~8吨污泥/千吨废水(含水率~80%)。
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投加石灰、混凝剂、pam、液碱等药剂,导致药剂费用增加和污泥处置费用增加,普遍反映废水处理费用2.5~3.0元/吨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