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床的诞生与运用,使机器制造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数控加工*取代传统加工已成为一种趋势。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普通车床与数控车床并存,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绝大多数生产企业的基本现状。从工艺角度,根据各企业的设备现状、 产品规模、 零件结构形式及工人的技术水平,进行产品的工艺设计,合理编制每个零件的工艺流程,使每个零件的普通加工与数控加工工序合理衔接, 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和人力资源的大潜力。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普通车床与数控车床的比较
普通车床与数控车床的本质区别在于数控加工是使用程序来控制机床实现自动加工, 因此数控车床跟普通车床相比较, 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更大的生产柔性
当数控车床的加工对象改变时, 只需改变相应的加工程序, 就可以实现新零件的加工, 而不需要对机床做过多的调整。2.更高的加工精度
数控车床使用的执行机构及检测装置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所以数控车床具有很高的控制精度; 数控车床的进给系统采取了间隙消除措施, 并可通过计算机实现自动补偿,因此数控车床可以获得很高的制造精度。
3.更高的生产效率
零件加工所需要的工作时间,包括机动时间和辅助时间。对数控车床来说,可以有效地节省这两部分时间,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
4.更低的劳动强度
由于数控车床的自动化加工, 减轻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和紧张情绪, 作业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5.更高的经济效益
虽然普通车床与数控车床的价格相差几倍, 但采用数控车床加工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提高生产效率、 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也就是说, 数控加工将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尽管数控加工相对普通加工有以上诸多优点, 但普通车床也有很多优势。 ①同种零件的加工成本比较低。 ②加工过程中易于调整。③车床维修较容易, 等等。正因为普通车床还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和利用空间, 就应该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潜力, 挖掘它的潜能。
二、 两种加工工艺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各企业普遍存在零件工艺流程编制不合理的现象, 尤其是当一个零件既需要在普通车床上加工, 又需要在数控车床上加工时,衔接工序安排得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序安排化
本该普通加工与数控加工工序交替进行的工件, 全部采用普通加工或全部采用数控加工。
2.工序安排的随意性
本该普通设备加工更合理的一些工序, 却安排了数控加工,或本该数控设备加工更合理的一些工序,却安排了普通设备加工。
3.忽视经济性
在零件加工成型或完成某道工序只需采用低成本的加工方法, 却采用了高成本的加工方法。
4.忽视均衡生产
不根据生产任务情况, 将很多零件或工序安排在一台设备上加工, 使得某些设备常年超负荷运转, 而其他设备资源得不到大的运用。
5.忽视劳动力的全面开发
不考虑企业工人的技术现状, 不考虑零件加工的难易程度,片面追求生产率,导致劳动力分布不均衡,制约了劳动力潜能的开发。
三、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工艺人员知识陈旧、 更新慢
目前, 企业很多工艺人员仍然是普通设备加工时代的那批人, 他们在传统工艺设计方面有一定的水平, 但对数控加工了解甚少, 在编制工艺流程时还跳不出旧的思维模式, 不管什么结构的零件, 都会传统加工方式。
2.工艺人员经验不足
近年来, 许多大学生充实到企业的工艺岗位, 他们的知识很新, 但对传统加工方式知道得甚少。他们热衷于现代的加工方法, 但缺乏工艺设计的经验。
3.新老工艺人员不够融合
目前,许多企业采取编制工艺流程与编制程序分开的加工模式,致使工艺人员要么只会编制流程,要么只会编制程序,有分家现象。
四、 解决问题的对策
1.提高工艺人员的技术水平
对不熟悉数控加工、 年龄偏大的工艺人员, 组织他们参加数控培训班, 学习新知识。对传统加工经验不足的年轻工艺人员, 组织他们到生产一线锻炼, 多积累一些实践经验。使工艺人员的技术水平双向提高。
2.提高工艺人员的思想素质
工艺工作是无止境的,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促进新老人员相互学习。有了学习的激情和劲头,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3.合理地配置人员
数控机床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加工设备, 数控设备的操作者对操作技术的依赖性要比传统设备对操作技术的依赖性小得多。出色的传统设备操作人员, 至少需要经过3~5年的时间锻炼, 而数控设备的操作就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了。在两方面人员配置上, 要本着各取所长的原则, 合理安排, 相得益彰。
本文由 伯特利数控文章 整理发表,文章来自网络仅参考学习,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加工中心专业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