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香果饮料,市场新贵能成为特色新产业吗?
百香果饮料加工生产线
近年来,百香果因其*的风味及高营养价值,受到消费者青睐。可观的经济效益、较低的种植难度,激发大量果农投身这一领域。具有天然气候优势的福建、广西等省份,成为国内百香果的主产区。
今年2月底,省印发《2017福建种植业工作要点》,百香果为重点提及的对象。按照计划,我省将重点突出发展百香果,志在打响福建百香果品牌,将其培育为特色新产业。上月初,福建省农学会百香果分会在福州成立,还举行了百香果产业论坛。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福建便开始大规模引种百香果,并在闽南地区发展百香果种植与饮料加工业。但囿于市场接受度等限制,这项计划最终无疾而终。沉寂多年后,重出市场的百香果,有了发展新动能。但要做大做强这一产业,绝非扩大种植规模这么简单。
福建引种西番莲的历史可追溯到1937年。很长一段时间,西番莲在福建处于零星种植状态。1987年,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开发办公室,将西番莲列为我国南方重点开发的作物之一。从那时起,西番莲作为一种可用于出口创汇的饮料作物,开始在福建大面积发展。1988年,由国家立项,漳州市农垦局下属多家国有农场承担西番莲种植及加工项目,经费200万元。1990年,福建省热作所曾就全省西番莲产业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全省种植面积超过2万亩,年加工能力近万吨,集中分布于闽南的南安、同安、漳浦、南靖等地。
但茎基腐病等病害的大面积爆发,让果农备受打击。“当时,漳州农垦系统下的五六个国有农场,引种的多是紫果种西番莲,对茎基腐病的抗病力不强。”福建省农科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所长郑开斌说,1988年,该所开始参与西番莲茎基腐病研究,“不少农场的西番莲因染病连片枯死”。很快,科研部门做出了西番莲茎基腐病病原鉴定,并给出综合治理方案。但福建百香果产业,依然未如预期中做强做大。
市场不认可,是其主因。“西番莲口感偏酸,被认为会‘刮油’,与那个年代的消费理念格格不入,销路无法打开。”长泰县陈秋文见证了百香果短暂的热潮,“峰时,长泰古农农场通过水泥柱搭大棚,种了数千亩,但长期无人收购,逐渐抛荒。”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后,西番莲消失在福建农业版图中。近几年,西番莲重新进入消费者视野。如今,西番莲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百香果。
“百香果富含维生素、超纤维和蛋白质等上百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具有增强抵抗力、提高免疫力、排毒养颜、防治高血压等功效。”亚热带农业研究所园艺中心主任何炎森表示,随着黄金果、台农一号、满天星等品种的引进,百香果开始在国内市场风靡。
市场的追捧,很快反馈到生产端。来自省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省百香果种植面积已达3.6万亩,年产量近4万吨。眼下的百香果热,有其市场动力。
亚热带农业研究所的测算结果显示,正常年份,百香果亩产可达2000公斤以上。目前,百香果市场零售均价约为每公斤20元。高优新品种表现更好。以黄金果为例,每公斤零售价超过30元,批发价20元以上。每亩综合生产成本仅为2000元左右。
“百香果当年种植,当年结果,多批开花,长期挂果,对土质要求低,自花授粉,容易管理。”在何炎森看来,福建大部分地区可种植百香果,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好项目。
百香果生产线设备
本公司提供成套果汁饮料生产线设备,百香果饮料生产线,百香果汁加工生产线,百香果饮料加工设备,整线包括水处理系统,鲜果取汁系统,调配系统,吹瓶、灌装、包装系统,清洗系统等。欢迎各大饮料厂家前来订购果汁饮料生产线设备,我们将为您制定专业的果汁饮料生产线方案进行厂房布置设计,全程跟踪服务!
:
联系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