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WSZ-AO-3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库存

wsz-ao-3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库存
小宇环保创建自由主产权的环保知识性企业组织,整合设计、施工、运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环保企业。
业务范围:城镇污水处理厂 、农村污水处理工程 、屠宰污水处理工程、人工生态湿地 、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医院污水处理工程 、宾馆酒店污水处理设备、养殖污水处理工程、企业污水处理工程、工业除尘 烟气治理 、水源地保护工程 。
公司主要产品:化学法二氧化氯发生器、医疗污水处理设备、 门诊污水处理设备、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中水回用设备、 屠宰污水处理设备、 养殖污水处理设备、小区污水处理设备新农村社区污水处理设备、 除尘、烟治理设备、水处理药剂、其他有机废水处理设备。
本产品是yang2019.08.10推荐
厌气处理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厌氧优势:
1.可作为环境保护、能源回收和生态良性循环结合系统的技术,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2.耗能少,运行费低,对中等以上(1500mg/l)浓度废水费用仅为好氧工艺1/3。
3.回收能源,理论上讲1kgcod可产生纯甲烷0.35m3,燃值(3.93×10-1j/m3),高于天然气(3.93×10-1j/m3)。以日排10tcod工厂为例,按cod去除80%,甲烷为理论值80%计算,日产沼气2240m³,相当于2500m³天然气或3.85t煤,可发电5400kwh。
4.设备负荷高、占地少。
5.剩余污泥少,仅相当于好氧工艺1/6~1/10。
6.对n、p等营养物需求低,好氧工艺要求c:n:p=100:5:1,厌氧工艺为c:n:p=(350-500):5:1。
7.可直接处理高浓有机废水,不需稀释。
8.厌氧菌可在中止供水和营养条件下,保留生物活性和沉泥性一年,适合间断和季节性运行。
9.系统灵活,设备简单,易于制作管理,规模可大可小。
厌氧不足:
1.出水污染浓度高于好氧,一般不能达标;
2.对有毒性物质敏感;
3.初次启动缓慢,少需8-12周以上方能转入正常水平。
湿地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废水中各类污染物的去除与湿地系统中生长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关,相关系数的大小可以反映某一类微生物对某一类污染物的去除能力。不同微生物与bod和cod 的去除率之间均有明显的相关性,说明人工湿地微生物系统对bod 和cod 去除率的贡献;废水中nh4-n 的去除与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都有明显的相关性,说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人工湿地系统去除氮的主要方式;废水中磷的去除与湿地中的各类微生物均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这说明微生物不是人工湿地系统中去除的磷主要因素;废水中总大肠杆菌的去除与放线菌和原生动物的数量有明显的相关性,这说明人工湿地系统中的放线菌和原生动物是去除大肠杆菌的主要作用者。
环境因子的影响与管理措施。温度、水力停留时间、水力负荷、湿地的运行管理等均会对人工湿地的去污效果产生影响。水温在20~25 ℃时生物去污的效果,低于10 ℃时,处理效果会明显下降。因此,夏天的处理效果会好于冬天。有研究表明,细菌的反硝化作用受温度影响,在10~30℃范围内,高温有利于反硝化。但温度高于30 ℃,则会对硝化反硝化过程产生抑制作用。也有研究发现,当湿地运作一段时间(如3 年)后,去污效果基本不再受环境因子(如温度、污水流量等)影响。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展望
1)进一步加强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机理的研究。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机理非常复杂,设计的范围也很广。目前,虽然有些机理研究已经得到初步的认可,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金属污染物的去除过程与机理;根际微生态系统的综合作用;有机物、无机化合物和金属离子在湿地系统内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的影响等。
2)人工湿地处理农村污水示范研究。人工湿地在解决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方面具有*的优势,应加大人工湿地处理农村污水示范研究,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污水处理方式,并通过集成示范,查找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大范围推广打下良好的基础,
3)湿地系统优化运用研究。①加强湿地植物的筛选工作,选择一些耐污能力强,去污效果好的湿地植物,同时加强多种植物的合理搭配的研究。
②重点研究在提高人工湿地氧化硝化能力的同时如何提高其反硝化能力,解决硝态氮的去除问题。③填料的类型直接影响湿地系统的净化能力,尤其是对磷的去除。加强填料的筛选和如何防止填料堵塞,是今后应该优先考虑的工作。微生物、酶与载体的自固定化技术
微生物、酶与载体的自固定化技术是借助由高分子材料合成的载体上带有的氨基、羧基、环氧基等活性基团与微生物肽链氨基酸残基作用,形成离子键结合或共价键结合,从而将微生物和酶固定在载体上,同时载体上“空间悬臂”的引入,旨在减少载体背景对所固定微生物代谢增殖形成的空间障碍,为其提供了代谢增殖的生存空间。
微生物载体
微生物载体是一种且有空间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合成材料,这种材料带有氨基、羧基、环氧基等活性基团,在污水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物化性能,其空隙率为96%以上,固定化微生物后的载体密度接近于水的密度,微生物负载量大,高达18.40g/l,容积负荷可高达16kg bod/m.d,比表面积为23.3m/g。这种载体,由于其结构的特点,可使污水、空气和生物膜得到充分掺混接触交换,生物膜不仅能大量地在微生物载体内坐床,保持良好的活性和空隙可变性,而且在运行过程中气体在三维流动的污水带动下,互相碰撞并被处于蠕动状态的微生物载体不断切割成更小的气泡,增加了氧的利用率,可减小曝气量。因此它具有切割气泡能力强,空间体积利用率大,无死区等特点,是当前微生物载体的更新换代产品。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