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智能交通技术在未来将得到充分利用

第五届中国交通高层论坛10月17日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本届交通高层论坛的主题为“金融危机下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参会者就金融危机下我国公路、铁路、水路、民航、远洋运输的建设与发展话题展开了碰撞与交流。
中国交通高层论坛创办于2005年,由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主办,目前已经成为一个“交融思想、开拓创新、前沿”的交通界的高水平论坛。
“在现有的各种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上通过充分利用智能交通技术,将有效促进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在论坛上,科技部副部长吴忠泽就智能交通的动向、我国智能交通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演讲。吴忠泽表示,通过应用以智能交通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交通技术,可以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业供给能力、运行效率、安全性能和服务水平,加快交通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进程。
他认为,在为大型活动提供的智能交通服务方面,中国走在世界的前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停车收费系统已形成产业,开始走向大范围应用;车载导航仪已经具备大量应用条件,但是产业链和价值链有待理顺。此外,智能交通领域的前沿研究中国已经起步。
吴忠泽还表示,在现有的基础设施网络上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交通技术进行系统集成,未来将从政策、投入等多方面推进智能交通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应用;更加关注智能化和新能源车辆技术的研发;利用智能交通技术在交通安全上的应用将成为重中之重;将充分利用通信技术的进步,为发展智能交通创造机遇,在交通信息服务方式和途径上不断创新。
在本届中国交通高层论坛上,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刘小明则对城市交通发展发表了看法。他指出,国内外经验表明,单纯地依靠增加交通供给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必然选择。
针对北京市机动车增速越来越快的情况,刘小明称,在不能出台政策限制小汽车拥有的情况下,将继续推进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今年7月,北京市政府颁布了《北京市建设人文交通、绿色交通、科技交通的计划》,提出了着力建设“公交城市”。
对于北京建设“公交城市”的目标,刘小明详细分析说,未来北京的交通出行状况中,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将会明显增强,中心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45%,其中高峰时段出行中,公共交通分担比例达50%。物流方面,中心城市70%能够通过配送体系实现。节能减排效果上,预计2015年北京机动车将在550万辆左右,希望届时机动车排放量不高于2008年的水平。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