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抗人白蛋白抗体特性和功能:
一、igg
igg于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人水平。igg是血清和体液中含量最高的抗体,占血清总ig的75%~80%。人lgg有4个亚类,根据其在血清中浓度的高低排序,分别为igg1、igg2、igg3、igg4。igg的半衰期为20~23天,是再次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其亲和力高,在体内分布广泛,具有重要的免疫效应,是机体抗感染的“主力军”。igg1、igg2和igg3可以穿过胎盘屏障,在新生儿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igg1、lgg2和igg3能通过经典途径活化补体,并可与巨噬细胞、nk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发挥调理作用、adcc作用等;人iggl、igg2和igg4可通过其fc段与葡萄球菌蛋白a(spa)结合,借此可纯化抗体,并用于免疫诊断。某些自身抗体如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核抗体,以及引起ⅱ、ⅲ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也属于igg 。
二、igm
igm占血清ig总量的5%~10%,血清浓度约为1mg/ml。单体igm以膜结合型表达于b细胞表面,构成b细胞抗原受体,只表达mlgm是未成熟b细胞的标志。分泌型igm为五聚体,是分子量最大的ig,沉降系数为19s,称为巨球蛋白(macroglobulin),一般不能通过血管壁,主要存在于血液中。五聚体igm含有10个fab段,具有很强的抗原结合能力;含有5个fc段,比igg更易激活补体。天然血型抗体为igm,血型不匹配的输血,可导致严重的溶血反应。igm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在胚胎发育晚期的胎儿即能产生igm,故脐带血lgm升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如风疹病毒或巨细胞病毒等感染)。igm也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机体抗感染免疫的“先头部队”;血清中igm升高,提示新近发生感染,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 。
三、iga
iga分为两型:血清型为单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仅占血清ig总量的10%~15%;分泌型iga(secretory iga,siga)为二聚体,由j链连接,含内皮细胞合成的分泌片,经分泌性上皮细胞分泌至外分泌液中。siga合成和分泌的部位在肠道、呼吸道、乳腺、唾液腺和泪腺,因此主要存在于胃肠道和支气管分泌液、初乳、唾液和泪液。siga是外分泌液中主要的抗体类别,参与黏膜局部免疫,通过与相应病原微生物结合,阻止病原体黏附到细胞表面,在局部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siga在黏膜表面也有中和毒素的作用。新生儿易患呼吸道、胃肠道感染可能与iga合成不足有关。婴儿可从母亲初乳中获得siga,这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被动免疫过程 。
四、igd
正常人血清lgd浓度很低,仪占血清ig总量的0.2%。igd可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间产生。5类lg中,igd的铰链区最长,易被蛋白酶水解,故其半衰期很短(仅3天)。lgd分为两型:血清型igd的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膜结合型igd(mlgd)构成bcr,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未成熟b细胞仅表达mlgm,成熟b细胞可同时表达mlgm和migd,称为初始b细胞(naive b cell)。活化的b细胞或记忆性b细胞表面的mlgd会逐渐消失 。
五、ige
ige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的ig,血清浓度极低,约为5×10-5mg/ml。ige主要由黏膜下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分泌。其重要特征为糖含量较高。ige为亲细胞抗体,其ch2和ch3结构域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高亲和力fc受体结合,引起i型超敏反应。此外,ige与机体的抗寄生虫免疫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