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诉讼时效抗辩什么意思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一定要在规定的期限内行使自己的权利,这个期限就是诉讼时效,不行使权利对方就会产生抗辩权。那么诉讼时效抗辩什么意思?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诉讼时效抗辩是什么意思
通常情况下来说,诉讼时效的行使主要是用于债权的请求权,在个别特殊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于物权的请求权。
诉讼时效抗辩其实指的是,某一方的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正当形式自己诉讼时效抗辩权利的合法法律行为。简而言之,指的就是对那些已经进入到诉讼阶段的诉讼案来说,如果对方的当事人违反了一些关于“诉讼时效”的有关规定,那么该当事人就可以向地方人民法院提出诉讼时效抗辩,那这个抗辩的内容也就是请求法院驳回对方的请求。如果说当事人在案件一审期间没有提出过诉讼时效抗辩的话,那么即使在二审中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则不会予以支持,除非提出该抗辩的当事人能够给出新的证据,新的证据可以证明对方当事人提出的请求已经过时效。
诉讼时效主要是适用于关于债权请求权的案件,说的就是在某个诉讼当中,当事人可以依法提出自己合理的与自己的债权请求权相关的诉讼时效方面的抗辩。债权请求权指的就是,权利人在债权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可以请求特定的人做出特定行为的权利。
二、诉讼时效作为抗辩理由有什么
诉讼时效抗辩是指当事人行使诉讼时效抗辩权的法律行为。即对已进入诉讼阶段,对对方当事人违反有关诉讼时效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时效抗辩,请求驳回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且当事人在一审期间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除外。
三、法官对诉讼时效抗辩的案件如何审
(一)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限制。
同时,当事人对这四种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这四种债权请求权分别是:
1、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2、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3、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4、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二)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时间。
当事人应当在一审期间提出诉讼时效抗辩。
当事人在二审期间提出诉讼时效抗辩,需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该证据必须是新的证据,二是该证据能证明对方当事人的请求权已过诉讼时效期间。
何谓新的证据,根据《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是指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以及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
当事人在再审期间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或者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均不予支持。
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间、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认可。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一旦经过诉讼时效,债权人就丧失了胜诉权,对方形成抗辩,就不用履行义务了。以上就是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诉讼时效抗辩什么意思的相关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