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言语恐吓构成犯罪吗

言语恐吓不一定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会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被言语恐吓是可以报警,公安机关会进行备案,威胁人真的作出相应的违法行为,公安机关会先调查威胁人。
一、言语恐吓构成犯罪吗
言语恐吓是否构成犯罪,视具体情况而定。报警后,由公安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处理:
1.不构成犯罪,但属于违法行为。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予以行政处罚;
2.构成犯罪。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构成寻衅滋事罪,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追究其刑事责任。
友情提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有寻衅滋事行为的,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二、被言语恐吓可以报警吗
被言语恐吓可以报警。在遇到有人言语威胁恐吓的时候,选择报警,这种报警行为属于先行备案,对方有威胁言语但没有实际作出违法犯罪事实的,被威胁人可先行向公安机关备案,一旦威胁人真的作出什么违法行为,警方将会优先调查此人,也就是事先给对方打上记号。
法律依据: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三、被言语恐吓需要什么证据
1.受到恐吓、威胁的通话记录、聊天记录、视频等;
2.受害者给犯罪者的转账记录等证据。受害者可以持以上证据到派出所进行报案;
3.证人证言,指证人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向人民法院所作的对案件事实的陈述;
4.当事人陈述指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的关于案件事实和证明这些事实情况的陈述;
5.鉴定结论指人民法院指定的专门机关对刑事案件中出现的专门性问题,通过技术鉴定作出的结论;
6.勘验笔录指人民法院对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现场或者不能、不便拿到人民法院的物证,就地进行分析、检验、勘查后作出的记录。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