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lgg3参数(lgg3s)

本文主要介绍lgg3参数(lg g3s),下面一起看看lgg3参数(lg g3s)相关资讯。
在特殊的背部按键和超窄边框的配合下,无论是消费者反馈还是销量,lg g2的表现都相当抢眼。随着时间的推移,lg g3的出现似乎也想继承这种光环。更强的硬件配置,更精细的屏幕,全新的激光对焦,
lg g3能成为接班人吗?
和以往一样,lg g3还是有根据地区的差异,比如韩版f400,国行版d858,国际版d855,电池容量,三围,重量都略有不同,但是和lg g2相比,
这一次lg g3的差别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当然,相比较而言,国行版lg g3由于双卡双待和移动4g网络支持,无疑更适合国内使用。
相比g2,lg g3的配置其实是新一代的旗舰级别。lg g3采用的2.5ghz msm8974ac处理器和2k分辨率屏幕是性能配置控制的最佳选择。
新加入的激光对焦和ois似乎可以扭转拍摄能力弱的光环。
外形设计:
外形设计方面,其实lg g3延续了lg g2的设计,这个设计的好坏真的要看大家能不能接受了。从正面看,lg g3的一块5.5英寸屏幕占据了大部分面积,边框较窄。
而且圆润的额头和下巴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么大。当然lg g3的屏占比也达到了76.4%,相当不错。
之前lg g2额头和下巴不同的宽度和线条设计造成了不平衡,视觉上有点不舒服。lg g3进行了修正,同样的宽度和线条设计让g3看起来和谐很多。
顶部是前置摄像头、传感器和听筒,当然还有韩标七彩led灯。
lg g3采用了虚拟键设计,所以底部只有简单的下巴。这里有一个小细节。lg g3的下巴线条是横条纹,lg g3 cat.6是同心圆。
lg g3两侧没有按键,整体弧度非常贴合手感。底部是耳机接口、mic和mirco usb接口。lg g3延续了lg g2的设计,各种接口比较集中,整体也比较简洁,挺受我欢迎的。
看来lg在得到lg g2的广泛好评后,已经完全把返回键作为自己的特色,后续的机型都采用了返回键的设计。当然,lg g3也不例外。同样适用于背部按键,但细节略有改进。
比如音量键和home键都在背面凹陷,比lg g2的凸起更方便放置,不会误触。并且音量键和home键设计了相应的线条和不同的材质处理,在触感和定位上更加清晰。
而且lg g3的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他的后盖。lg g3的后盖是塑料材质。虽然评测中使用的白色给人的印象并不明显,但是仅看效果图,其他颜色真的很有金属感。事实上,
lg g3的后盖真的很有金属感。
lg g3的后盖采用了拉丝金属涂层,营造出来的质感和触感真的很有金属感,更像是塑料之王三星。拉丝金属涂层除了伪装成金属,还有抗指纹、保持干爽的奇效。
而且lg还表示,lg g3的后盖中间有一块非常薄的金属片,使得后盖更加坚固。
lg g3的整个相机组合还是挺有意思的。左边的小黑点是激光对焦,右边的是双色温闪光灯,中间的是ois的1300万像素摄像头。当然,真正让人吐槽的是,
lg g3 亦或者lg g3 cat.6 使用的是索尼imx135 传感器,而不是最新的imx214,并且优化也较为一般,使得整体拍摄素质与lg g2 相比,提升不大。
lg g3 为可拆卸后盖以及可拆卸电池设计,目前来说也算是少见的了。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版本不同,lg g3 的电池分别有3000mah 和2940mah 两种,并且国行版的还是双卡双待哦,
更加适合国情环境使用。
在单手握持方面,lg g3 可以说是做的最好的大屏手机的。首先lg g3 的三围只有146.3*74.6mm,并且整个便面弧线相当圆润,单手握持起来十分趁手。
并且lg g3 背面按键以及系统诸多小细节设计,单手能掌控各种操作并不夸张。甚至夸张点说,lg g3 是目前最好的单手大屏手机都不为过呢。
屏幕对比:
lg g3 使用了一块5.5 英寸的2k 分辨率屏幕,ips 屏幕加上高达534,颗粒像素这种东西是完全感觉不出来的。而实际对比,
使用lg g2、htc one m8 以及oppo fine 7 对比,上下分别是lg g2、htc one m8、lg g3 与oppo fine 7。
其中oppo find 7 为标准版,分辨率为2k。
在纯色对比中,相比而言,oppo find 7 位明显偏冷,整体观感较为逊色了点。而htc one m8 则相对饱和度低了那么点,儿lg g2 与lg g3 基本保持一致。
纯黑色对比下,能看到本次评测中使用的lg g3 在左下角有明显的漏光现象,lg g3 本次使用的屏幕在对比度表现上相当不错。
在色彩过渡上,四款机型中lg g3 表现最佳,色差平滑且无条纹。当然这种小细节在日常使用其实没有太大的感觉,放在一起对比才会有差异,所以也不用太过于纠结的。
实际图片对比,整体而言依然是lg g3 的最为准确,相比lg g2 有一定的提升。
如果说lg g3 屏幕最大的提升,那么就应该算是可视角度了。此前在lg g2 上表现的淋漓尽致的死亡对角线,在lg g3 上完全没有。并且lg g3 并没有可视角度偏差的泛白情况,表现相当好。
当然要说明的是,lg g2 的死亡对角线要偏差相当大的角度才能看的出来,且这个角度日常使用基本不会遇到的,所以也不用太过于纠结这问题。
系统ui:
lg g3 使用了lg 自家的ui,并跟随着扁平化潮流,图标以及界面细节上都进行了扁平化。并且lg g3 的界面设计还有点androidl 的material design 感觉呢。
lg 的系统ui 一直是浓郁的韩系风格,并且其善于吸纳学习各家优点,整个系统可以设置与自定义的项目相当多,当然更多还是偏向于各种过渡动画与图标主题上。
其实lg 新的系统除了在ui 风格上变得变化之外,在功能上并没有新增太多东西,基本与lg g2 保持一致。
lg g3 的下拉栏为半透明设计,观感较好。而其还能调整各种快捷开关顺序以及自我选择,还能将亮度条以及音量条同时放置,在调整时相当方便。
至于桌面以及程序列表,其实基本保持一样的android 属性,除了图标变化了下,基本没有什么好说的。
而任务管理器应该算是改动最大的地方了,lg g3 的任务管理器可以通过双指放大缩小进行查看,这样的设计能够更加直观的看到任务处理。
韩系的风格就是各种可设置,比如主题、屏幕点击效果以及led 灯等,可玩性较多。
双窗口,这是常见的功能呢。当然lg g3 这回的依然是一些自家以及google 系列,还是局限性颇大。
系统内还新增了一个smart cleaning 功能,其实就是智能清理,将各种垃圾清理。
虽然lg g3 已经很适合单手操作了,但还是设置了不少单手操作功能。当然常见的比如拨号键盘、lg 全键盘以及锁定屏幕的侧向,
并且后置音量键还可长按激活相应的快捷键。
整个系统中最为亮眼的可能也就是这个主页触摸按键了。其除了常见的返回、主页以及任务菜单之外,还新增了qmemo+、quick 多任务、双窗口以及通知,并且可以调整排列,方便不同使用人群的使用习惯。
在前文说到了lg g3 不仅在硬件设计上适合单手射击,在软件细节上也针对设计了。除了在系统内能看到的几个简单操作之外,触摸按键的通知按键相当有帮助。即使是lg g3 多么努力,
要单手调出通知栏还是比较费劲的。而通过通知按钮,能够方便的调出通知栏进行查看与操作。
并且lg g3 通过双击屏幕,还能进行解锁与锁定屏幕的操作,搭配lg g3 的各种硬件与软件优化和处理,单手操作真的相当好。
拍摄能力:
在拍摄能力方面,lg g3 使用了1300 万像素摄像头,光圈为f/2.4,传感器是索尼的imx135。相比起其目前旗舰机型广泛采用imx214 而言,lg g3 这回真有点不大厚道,
连lg g3 cat.6 都还是imx135,着实让人有点心虚。
而在拍摄界面上,lg g3 也走了一个不寻常路。相比起lg g2 较为丰富的设置项,lg g3 基本是没有的。lg g3 只提供了画面尺寸调整,而iso、白平衡、测光都不能调整,并且在拍摄模式上,
也基本去除了各种场景。总体而言,lg g3 这次希望的是给予最简单的随手拍体验,似乎对自己的默认成像很有信心。
lg g3 与lg g2 使用同样的1300 万像素摄像头以及索尼imx135 传感器,两者除了光学防抖分别是ois+ 与ois 之外,并没有显著差别,实在不够意思。
在评测lg g2 拍摄时,lg g2 的细节还原较差,大面积溢出是最常见的问题,而lg g3 则修正了该问题。
放大到100% 查看,可以发现lg g3 在细节还原上的表现比lg g2 强了不少,花瓣上的纹路清晰可见。但lg g3 有点比较奇怪,其在保持细节还原的同时,整个画面却有种大力涂抹的感觉,
所以你能发现花瓣细节挺清晰的,但是朦朦胧胧的又不能全看清楚。
虽然lg g3 在细节还原上相比lg g2 好多了,但色彩表现实在一般,相比lg g2 可能还要逊色点。lg g3 的拍摄样张整体总是泛白,如上图的草丛,原本在大太阳下已经萎的不行的,
lg g3 拍摄后和死了一样。在红色花瓣的样张里,lg g3 直接帮人上了粉底,实在是太对不起了。
唯一让人信服的,当然就是其强大的对焦系统和速度。在lg g2 原本的九点对焦基础上,lg g3 还新增激光对焦,也就是背面按键的小黑点。lg 宣称其最快对焦速度达到了0.276 秒,
而实际上确实能有这样的感觉。lg g3 在激光对焦的辅助下,不仅对焦速度极快,并且对焦成功率几乎是100%。并且在越是黑暗的环境下,激光对焦的强大显得更为明显。
但比较可惜的是,lg g3 的夜间拍摄虽然对焦速度准确,对焦成功率极高,但成像还是比较一般。虽然ois+ 光学防抖支持下,较为不容易模糊,但呈现质量与噪点说是让人感动的无以复加也不为过。
只能说lg g3 与lg g2 同一个表现,lg 在优化上实在不够意思。
更多样张:
性能续航:
lg g3 分为两个版本,其实就是ram 分别为2g 与3g 而已。而其他配置方面,其使用了2.5ghz 的msm8974ac 处理器以及2k 分辨率屏幕。
但可能是由于使用2k 分辨率的原因,也可能由于lg 一贯的优化问题,lg g3 无论是理论跑分环节还是实际游戏测试都让人失望的很。
同样的问题,在lg g3 cat.6 上更为严重。要知道lg g3 cat.6 使用的可是2.7ghz 的骁龙805 呀,在实际游戏测试与lg g3 没有明显的差距,
实在只能怪lg 的优化问题的。在通过技术监控后发现,无论是lg g3 还是lg g3 cat.6,在soc 频率控制比较保守,并没有全力以赴,享受不到应有的性能优越。
实际游戏测试狂野飙车8,lg g3 的实际情况只能说是真的差强人意的很。在大部分时间里,lg g3 的帧数在16~25fps 之间动荡徘徊,经常出现较为明显的不流畅感,体验较为一般。
虽然性能发挥的不好,但带来的优势就是发热相当好。在经过15 分钟狂野飙车后,lg g3 最高温度在背面按键部分,测试得是38 c,与之前的lg g2 类似。当然发热控制的好,散热也表现的好,
lg g3 相当容易就冷静下来了。
相比起lg g2 漂亮的续航时间而言,这回续航成为lg g3 最大的短板。lg g3 使用了3000mah 可拆卸电池,容量是够了,但可能由于2k 分辨率的原因,也可能是优化的原因,
lg g3 的续航时间实在不够看。lg g3 的续航在正常使用4g 网络只能维持一天的正常续航,可能还要省点用才行呢,要不是可拆卸电池,lg g3 的续航说是差也不为过。
总结:
lg g3 延续了lg g2 的背面按键,并且在lg g2 曾经的设计细节上进行修正,使得lg g3 更为和谐中正。并且后盖经过的拉丝涂层处理,在手感、触感以及观感都比之前的要好的太多。
最为重要的是,即使是5.5 英寸屏幕,lg g3 通过硬件上的优化处理,以及软件的细节支持,lg g3 对于单手操作极为友好。
在硬件配置方面,lg g3 使用了2.5ghz 的msm8974ac 处理器和2k 分辨率屏幕,这算是目前旗舰的主流水平,甚至有点超强了。但可能由于优化问题,
也可能是2k 分辨率屏幕的对资源的压力,lg g3 的日常操作会有容易觉察的卡顿感,并且游戏体验也颇受影响。并且续航还颇让人失望,3000mah 电池只能勉强一天续航,要不是可拆卸的缘故,
归为差也不为过。
lg g3 与lg g2 同样使用了1300 万像素的后置摄像头,传感器均为索尼imx135,并支持光学防抖。其新加入的激光对焦,带来的是极快的对焦速度以及极高的对焦成功率,
但由于优化以及硬件问题,只能说在某些方面稍微比lg g2 好那么点。但不仅比拼不了同样配置的对手,在旗舰阵营中也是远远落后的,实在是不够意思。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