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介绍:盛产于中山市神湾镇的菠萝(读音:boluo),名之为神湾菠萝(读音:boluo),神湾背山面海,雨水充沛、山地肥沃,特别适宜菠萝(读音:boluo)生长。经过长期选种培育,现在神湾所产的菠萝(读音:boluo),一般每个一市斤左右,色泽金黄,皮薄肉厚,更难得是芯细爽脆无渣,甜蜜清香而无酸味,浓郁果香留齿颊间经久不散。通常的吃法有四种:一是去皮鲜吃,可免去其他地方所产菠萝(读音:boluo)要蘸盐水的麻烦,吃来满口芳香;二是榨汁鲜饮,消暑解渴,香味浓郁;三是制菠萝(读音:boluo)鸡、菠萝(读音:boluo)鸭成为筵席名菜;四是制成罐头,成为旅游佳品。
中山著名的神湾菠萝(读音:boluo),原有两个品种,一种果大,食后感觉麻口,称为旧种,现已无存;另一种是新品种,又称“金山种”(即现闻名的神湾菠萝(读音:boluo)),果黄色,果眼浅,果心也可食。据李鹤龄《闲话神菠萝(读音:boluo)》(中山文史1988年版)称:新种菠萝(读音:boluo)是归国华侨李国汉由国外带回来的,在20年代,陈香谷与李国汉合伙,另一归侨李灿与其族人李昌合伙,在丫髻山南麓老村肚背各辟山地10余亩,种植新种菠萝(读音:boluo),从此开创了菠萝(读音:boluo)专业户的先河。
到了30年代,种菠萝(读音:boluo)的专业户渐多,有陈姓、张姓、李姓,所收获菠萝(读音:boluo)很多,当地出售,或是打包装,运至澳门果栏批发出售。又据《珠江三角洲农业志》载述:神湾菠萝(读音:boluo)是在1934年至1935年间,由神湾的智利华侨李国汉的工人毛松有斑鸠埔林亨堂果园买苗,种于铁炉山下的40亩果园中,从果色红、果眼深、果心粗的旧种经过逐渐淘汰而选育出来的。神湾新种菠萝(读音:boluo)1937年至1939年发展最盛,在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栽种,少的2000-3000株,多的8000-10000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