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首钢:借搬迁脱胎换骨 污染大户变身环保先锋

从来没有哪个企业像首钢一样,受到过如此多的赞誉,同时也引发过如此多的争议。
作为特大型钢铁企业,首钢在中国zui早采用高炉喷吹煤技术,是世界高炉喷煤粉技术的诞生地。上世纪80年代初,首钢在行业内*个实行承包制,向“大锅饭”发起挑战。1994年,首钢的钢铁产量达824万吨,当时排在全国*位。
而伴随着产能的扩大,首钢对首都环境的不良影响日益引起关注,要“首钢”还是要“首都”一度成为舆论争论的焦点。2005年2月,国家*正式批复了首钢搬迁调整方案,首钢的未来终于尘埃落定。如今,在大幅压缩北京地区钢铁产能的同时,位于河北唐山曹妃甸的新首钢建设正在加紧进行中。以搬迁为契机调整战略布局,优化产品结构,创建*钢铁生产企业,正成为首钢这个钢铁巨人的新追求。
改走中路线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升级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说过去首钢生产的是窝头,那么现在生产的则是馒头。”说这话的是首钢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全礼。这一粗一细之间,反映的是近年来首钢大力发展技术创新,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所取得的成效。
王全礼告诉记者,首钢过去一直以生产建筑用普通钢材为主,产品档次不高,企业发展主要靠规模扩张、产量扩大来实现。然而规模、产能的增加必然会受到限制,这在北京表现得更为明显。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首钢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渐渐落后于国内同行的发展。
大约在1999年前后,随着国内建筑、房地产业的蓬勃兴起,大面积的农村电网改造,铁路几次提速,以及大跨度桥梁、立交桥等的建设,钢铁深加工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带动了对精品钢材需求的大幅增加。首钢抓住市场机遇,及时调整了企业发展思路,即走中发展路线,变过去粗放式生产模式为集约型模式,生产市场急需的精品钢材。
82b优线就是首钢自主研发的一种非常成功的高精尖钢材产品,不仅取得了5项国家,而且解决了上在生产工艺方面存在的斯太尔摩控冷线上盘条疏密区冷却不均的技术难题,综合技术达到*水平。目前其销量已经占到全国市场的1/3,在北京五环路路面斜拉桥、青藏铁路、上海城铁、江苏润扬大桥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广泛应用,并销往韩国、日本和美国。而过去,我国每年需要进口82b产品20万吨以上,花费大量外币。
此外,首钢近年来还先后开发出了抽油杆钢、合金焊线、三级钢筋等一系列适销对路的精品钢材产品。首钢牌碳素钢热轧盘条荣获中国称号,螺纹钢筋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出口免验审核。2007年,首钢完成申请52项,获得国家*30项。在全国438家技术中心评比中,首钢技术研究院名列*七位,冶金*三位。
技术创新为首钢带来了丰硕的成果。2007年,首钢集团销售收入达到1090亿元,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1%;实现利润43.6亿元,同比增长60%。钢产量达1540万吨,其中,拳头产品713万吨,占钢材比例达到53.1%。
发展循环经济污染大户变身环保先锋
很多人对钢铁企业的印象还停留在电视画面中火花四溅的炼钢景象。然而王全礼告诉记者,那种景象在首钢早就看不见了,因为“不够环保”。事实上,现在首钢的生产车间,到处都是密闭的高炉、管线,过去常见的冒红烟、冒黑烟等景象早已不见了踪影,炼钢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经过合理地规划和利用,大部分都可以变废为宝。这就是首钢大力发展的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产生的成效。
为了从源头上治理污染,首钢专门成立了环保产业事业部,负责固废资源的治理与开发利用。过去,炼焦产生的污染物会污染空气,现在,首钢通过引进*技术,给炼焦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全国的干熄焦技术首钢占有80%左右。首钢通过技术创新,把炼钢的余热、余能进行转化,把排放出的蒸汽转换成供给居民使用的热水,把钢铁的废弃物变成水泥原料,建成60万吨、30万吨的水渣和钢渣生产线。此外,首钢还开发出回收白色垃圾的技术,把它粉碎之后和煤炭进行混合,变成和煤共同使用的有机燃料,既解决了社会污染,也解决了企业能源来源问题。王全礼告诉记者,像这样的例子,在首钢还有很多。
现在,首钢的内部已建成了花园式工厂,成为全国冶金行业中的一个旅游胜地。下一步,首钢将按照环保专家的建议,努力建设成一家清洁化的工厂,生态化的工厂,都市型的能源转换工厂,以及消纳城市垃圾的工厂。这样一来,首钢就会变成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市民离不开的观光型生态企业。
2001年以来,首钢累计投入资金12.06亿元,完成环境治理项目155项,停止了部分工厂和设备生产,大幅度减少了污染物排放,为首都的碧水蓝天做出了贡献。2007年与2001年相比,二氧化硫、烟尘、粉尘排放总量分别降低54.6%、45.6%和45.2%,化学耗氧量降低91.2%,石油类降低95%,吨钢综合能耗从883.5千克下降到658千克,吨钢耗新水从8.51立方米下降到4.31立方米,节能减排指标均达到国内*水平。
新首钢,新起点搬迁换来多方“共赢”
搬迁无疑在首钢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2005年2月,国家*批复首钢搬迁调整方案,首钢集团涉钢产业将于2010年前全部搬往河北省曹妃甸,在北京则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服务业、冷轧薄板等环保产业。
2005年6月30日,首钢历**座大型高炉按时停产,它每年可以生产铁90余万吨。2006年5月9日,世界上炉龄寿命zui长的首钢2号焦炉停产,42年间它生产焦炭648万吨,产出焦炉煤气26亿立方米,为北京市民生活提供了能源。2008年,首钢启动压产400万吨工程,4号高炉和第三炼钢厂将先后停产,这是首钢实施搬迁调整以来停产规模zui大、关闭设备zui多、涉及面zui广的一项工作,首钢今年为此直接损失利润26亿元。
尽管首钢在北京的谢幕多少让人觉得伤感,但是从战略发展角度看,搬迁不仅有利于北京的环境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更是给首钢自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实际上,位于北京市区的首钢,1994年就超过了800万吨钢的规模,但品种主要是普通型线材,产品档次和技术装备水平都不高,急需进行结构调整。但首钢若留在北京,不可能再有大的发展,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面临被淘汰的危险。结合搬迁,首钢可进行全面的结构调整,*改变产品结构落后的面貌。
与此同时,首钢搬离北京之后,原有的8平方公里区域中,除了其中1平方公里留作*部委办公区域,剩余7平方公里将得到自主开发的权利,主要用来发展休闲娱乐等项目,与石景山区整体规划进行配套发展。首钢的电子机电业、服务业等非钢产业也将获得巨大空间,从而实现整体的*发展。
品牌荣誉室
■1996年12月
首钢取得了iso9002质量认证,成为国内同行业中获得此项认证的企业之一。船板通过了中、美、英、德和挪威五国船级社的认证。
■迄今
首钢有634项次科研成果获部市级以上奖;共申请279项,已*193项。
■至2006年末
首钢有低碳钢热轧圆盘条、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碳素结构钢热轧盘条等17项产品获全国“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
■2006年
首钢获得全国绿化zui高荣誉——“全国绿化*单位”称号。
■2007年
首钢牌“碳素钢热轧盘条”荣获中国称号,螺纹钢筋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出口免验审核。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