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化肥质量检测仪使用说明书

化肥质量检测仪,chemical fertilizer quality detector仪器配备了多种可直接取用的成品药液及粉剂,在使用过程种,除蒸馏水和酒精需要自行补充外,其它药品均能满足需要。、仪(仪器的主体,包括主机、打印机等)、器(主要有容量瓶、三角瓶、洗瓶、刻度吸管、反应瓶、比色皿、小铝盒、电子天平、滤纸等)于一体,它配备了进行规定项目化验所必需的全部装备,可独立在乡、村进行测定,也可在实验室内进行快速测定,并直接打印出检测结果,进行科学配方施肥指导。
化肥质量检测仪目前已广泛用于在福建、浙江、山东、江苏、广西、云南、河北、河南、东北等地质监、农业系统,并取得良好了效果。
厂家实力承诺:15天超长试用不满意退货退款,1年内非人为故障只换不修,2年内软件升级费用全免,3年内非人为质量免费维修,终身故障维修免人工费,7*24小时电话在线技术支持!
产品仪器特点:
化肥质量检测仪配套齐全,该仪器集药、器、仪为一体,携带方便,相当于一个小型实验室,用户只需提供蒸馏水即可在要求时间内完成全部操作。适于农业服务部门或农资经销商鉴别肥料真假、肥料厂商肥料生产中控、农资质检部门进行农资打假,规范农资市场。
性能可靠:工作稳定性优于标准jjg179-90指标的10倍以上,重复性达到光栅型分光光度计指标水平。
仪器技术指标:
1.电源:交流 220±22v 直流 12v+5v(可用车载电源也可选择仪器内置锂电池)
2.功率: ≤5w
3.量程及分辨率:0.001-9999
4.重复性误差: ≤0.02%(0.0002,重铬酸钾溶液)
5.仪器稳定性:两个小时内数字漂移小于0.2%(0.002,透光度测量)。仪器开机预热5分钟后,一个小时内显示数字无漂移(透光度测量),两个小时内数字漂移不超过0.2%(0.002,透光度测量)。
6.线性误差: ≤0.1%(0.001,硫酸铜检测)
7.灵敏度:红光≥4.5 ×10-5 蓝光≥3.17×10-3 绿光≥2.35×10-3 橙光≥2.13×10-3
8.波长范围 :红光:680±2nm; 蓝光:420±2nm;绿光:510±2nm;橙光:590±10nm
9.ph值(酸碱度): (1)测试范围:1~14 (2)精度:0.01 (3)误差:±0.1
10.肥料中氮(n)、磷(p)、钾(k)等养分同时、快速、准确检测
11.测试速度:测一个肥料样(n、p、k)≤50分钟(含前处理时间,不需用户提供任何附件)
12.同时测5个肥料样≤2小时(含前处理时间)
13.数据打印:内置一键式热敏打印机
14.预留232数据接口,可与电脑相连进行数据传输。
15.仪器尺寸:43×34.5×19cm, 主机净重:5.1k
原理:使用一定的浸提剂浸提土壤、肥料或作物植株时,有效养分进入溶液中,溶液中的养分可与特定的显色剂反应,生成有色物质使溶液呈现出颜色,溶液颜色的深浅与养分的含量呈正相关,并服从朗伯——比尔定律。即:e=k×c×l
式中e:消光度,k:消光系数,c:溶液浓度,l:溶液厚度。
由上式得c=e/kl,设待测液浓度为c,则当k,l相同时c=eb2b/eb1b*c
式中e/e可由仪器内部测知c为标准溶液浓度,当输入c数据后,仪器可自动计算并显示出c值。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包括“测土、配方、配肥、供应、施肥指导”五个核心环节、九项重点内容。
(1)田间试验。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佳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技术、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通过田间试验,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农作物需肥参数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2)土壤测试。土壤测试是制定肥料配方的重要依据之一,随着我国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产作物品种不断涌现,施肥结构和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土壤养分库也发生了明显改变。通过开展土壤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养分测试,了解土壤供肥能力状况。
(3)配方设计。肥料配方设计是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核心。通过总结田间试验、土壤养分数据等,划分不同区域施肥分区;同时,根据气候、地貌、土壤、耕作制度等相似性和差异性,结合专家经验,提出不同作物的施肥配方。
(4)校正试验。为保证肥料配方的准确性,一定限度地减少配方肥料批量生产和大面积应用的风险,在每个施肥分区单元设置配方施肥、农户习惯施肥、空白施肥3个处理,以当地主要作物及其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比配方施肥的增产效果,校验施肥参数,验证并完善肥料配方,改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
(5)配方加工。配方落实到农户田间是提高和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关键环节。目前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模式,其中主要的也是具有市场前景的运作模式就是市场化运作、工厂化加工、网络化经营。这种模式适应我国农村农民科技素质低、土地经营规模小、技物分离的现状。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