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械硬盘的性能参数有哪些2,硬盘的参数都代表什么3,硬盘主要参数详解4,硬盘的重要参数5,硬盘的基本参数有哪些1,机械硬盘的性能参数有哪些
容量,尺寸(一般是2.5或3.5)数据传输率寻道时间接口类型(现在都是sata3)缓存转速外形尺寸重量转速 缓存大小 容量
2,硬盘的参数都代表什么
最主要的就是转速(分7200和5400转的,虽然5400转的比较少,但也应注意一下)与缓存(常见的有2mb※8mb)的区别,另外还要区分三年保的和一年保的象楼上的这些参数是比较专业,但是一般都不会太注意的,但是你可以根据上面的参数来进行品牌的选择,比较合适上面写了有硬盘转速,容量,代数,你可以去中关村在线装机看看里面各种硬件详细参数价格相差100来块是因为ide接口和s-ata接口的区别,前者的速度是100m或133m,后者的传输速度是150m或300m或更高,所以后者比前者贵100来快。但后者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比前者的噪音大(安静的情况下)。我个人认为传输速度其实都差不多(传输g条件下的文件),应根据个人需要选择,不必盲目追求!!
3,硬盘主要参数详解
硬盘主要参数详解:
转速:硬盘通常是按每分钟转速(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计算:该指标代表了硬盘主轴马达(带动磁盘)的转速,比如5400 rpm就代表该硬盘中主轴转速为每分钟5400转。目前主流笔记本硬盘转速为5400rpm;台式机硬盘则为7200rpm。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笔记本和台式机均有万转产品问世。
单碟容量:单碟容量是硬盘相当重要的参数之一。硬盘是由多个存储碟片组合而成,而单碟容量就是指一个存储碟所能存储的最大数据量。目前在垂直记录技术的帮助下,单碟容量从之前80gb升级到250gb或者320gb,而三星则推出最高334gb单碟容量。硬盘单碟容量提高不仅仅可以带来总容量提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提高工作稳定性;而且单碟容量越大其内部数据传输速率就越快。
平均寻道时间:平均寻道时间指硬盘在盘面上移动读写磁头到指定磁道寻找相应目标数据所用的时间,单位为毫秒。当单碟容量增大时,磁头的寻道动作和移动距离减少,从而使平均寻道时间减少,加快硬盘访问速度。
缓存:缓存是硬盘与外部交换数据的临时场所。硬盘读/写数据时,通过缓存一次次地填充与清空,再填充,再清空,就像一个中转仓库一样。目前大多数硬盘缓存已经达到16mb,而对于大容量产品则均为32mb容量。
内部数据传输率:内部传输率是指硬盘磁头与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率,简单说就是硬盘将数据从盘片上读取出来,然后存储在缓存上的速度。内部传输率可以明确表现出硬盘的读写速度,它的高低才是评价一个硬盘整体性能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大多数桌面级硬盘基本都在70-90mb/s之间,笔记本硬盘则在55mb/s左右。
4,硬盘的重要参数
速:硬盘通常是按每分钟转速(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计算:该指标代表了硬盘主轴马达(带动磁盘)的转速,比如5400 rpm就代表该硬盘中主轴转速为每分钟5400转。目前主流笔记本硬盘转速为5400rpm;台式机硬盘则为7200rpm。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笔记本和台式机均有万转产品问世。 单碟容量:单碟容量是硬盘相当重要的参数之一。硬盘是由多个存储碟片组合而成,而单碟容量就是指一个存储碟所能存储的最大数据量。目前在垂直记录技术的帮助下,单碟容量从之前80gb升级到250gb或者320gb,而三星则推出最高334gb单碟容量。硬盘单碟容量提高不仅仅可以带来总容量提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提高工作稳定性;而且单碟容量越大其内部数据传输速率就越快。32m,64m,16m这些都是缓存,硬盘其他参数相同情况下是越高越好。 硬盘还有一个关键参数是转数。常见硬盘中好的硬盘是 企业级硬盘,监控盘。普通硬盘像西部数据中的蓝盘,绿盘等等。 这里特别说面下,西部数据蓝盘是7200转/分钟标准转数的。而绿盘很多都只是5400-6000转/分钟的低速盘,即使是搞缓存,整体性能还是没有蓝盘高。所以你选择的时候还要看清楚硬盘类型1.每分钟转速rpm 2.平均寻道时间 3.接口类型 4.缓存容量 5.单碟容量 6.选择新产品------------------------------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在线交谈或者追问---------------------------------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disk(碟碟)-百度知道硬盘问题服务 qq-316008101
5,硬盘的基本参数有哪些
大小,宽位,转数。螺纹的基本参数有哪些,紧固件咨询顾问俞文龙认为螺纹的基本参数有以下方面: 1)大径d-螺纹的最大直径,即与螺纹牙顶相重合的假想圆柱面的直径,在标准中定为公称直径。 2)小径d1-螺纹的最小直径,即与螺纹牙底想重合的假想圆柱的直径,在强度计算中常作为螺杆危险截面的计算直径。 3)中径d2-通过螺纹向截面内牙型上的沟槽和突起宽度相等处的假想圆柱面的直径,近似于螺纹的平均直径,d2 ≈(d+d1)/2。中径是确定螺纹几何参数和配合性质的直径。 4)线数n-螺纹的螺旋线数目。沿一根螺旋线形成的螺纹称为单线螺纹;沿两根以上的等距螺旋线形成螺纹称为多线螺纹。紧固件咨询顾问俞文龙认常用的联接螺纹要求自锁性,故多用单线螺纹;传动螺纹要求传动效率高,故多用双线或单线螺纹。为了便于制造,一般用线数n≤4。 5)螺距p-螺纹相邻两个牙形上对应点间的距离。 6)导程s-螺纹上任一点沿同一条螺旋线旋转一周所移动的轴相距离。单线螺纹s=p;多线螺纹s=np。 7)螺纹升角φ-螺旋线的切线与垂直于螺纹轴线的平面间的夹角。 紧固件咨询顾问俞文龙认在螺纹的不同直径处,螺纹升角各不相同,其展开形式如图所示。通常在螺纹中径d2处计算。 8)牙形角α-螺纹轴相截面内,螺纹牙形两侧边的夹角。紧固件咨询顾问俞文龙认螺纹牙形的侧边与螺纹轴线的垂直平面的夹角称为牙侧角,对称牙形的牙侧角β=α/2。 9)接触高度h-内、外螺纹旋合后的接触面的径向高度。 各种管螺纹的主要几何参数可查阅有关标准,其公称直径都不是螺纹大径,而近似等于管子的内径。一、容量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硬盘的容量以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为单位,1gb=1024mb。但硬盘厂商在标称硬盘容量时通常取1g=1000mb,因此我们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盘时看到的容量会比厂家的标称值要小。对于用户而言,硬盘的容量就象内存一样,永远只会嫌少不会嫌多。windows操作系统带给我们的除了更为简便的操作外,还带来了文件大小与数量的日益膨胀,一些应用程序动辄就要吃掉上百兆的硬盘空间,而且还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因此,在购买硬盘时适当的超前是明智的。目前的主流硬盘的容量为10g和15g,而20g以上的大容量硬盘亦已开始逐渐普及。其实,硬盘容量越大,单位字节的价格就越便宜。例如火球10g的价格为1000元,每g字节的价格为100元;而火球15g的价格为1160,每g字节还不到80元。硬盘的容量指标还包括硬盘的单碟容量。所谓单碟容量是指硬盘单片盘片的容量,单碟容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平均访问时间也越短。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硬盘的单碟容量为6.4g以上,而更高的则已达到了10g。二、转速转速(rotational speed 或spindle speed)是指硬盘盘片每分钟转动的圈数,单位为rpm。 目前市场上主流ide硬盘的转速一般为5200rpm或5400rpm,seagate的“大灰熊”系列和maxtor则达到了7200rpm,是ide硬盘中转速最快的。至于scsi接口的硬盘,一般都已达到了7200rpm的转速,而更高的则达到了10000rpm。三、平均访问时间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是指磁头从起始位置到达目标磁道位置,并且从目标磁道上找到要读写的数据扇区所需的时间。 平均访问时间体现了硬盘的读写速度,它包括了硬盘的寻道时间和等待时间,即:平均访问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是指硬盘的磁头移动到盘面指定磁道所需的时间。这个时间当然越小越好,目前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通常在8ms到12ms之间,而scsi硬盘则应小于或等于8ms。硬盘的等待时间,又叫潜伏期(latency),是指磁头已处于要访问的磁道,等待所要访问的扇区旋转至磁头下方的时间。平均等待时间为盘片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的一半,一般应在4ms以下。四、传输速率传输速率(data transfer rate) 硬盘的数据传输率是指硬盘读写数据的速度,单位为兆字节每秒(mb/s)。硬盘数据传输率又包括了内部数据传输率和外部数据传输率。内部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 也称为持续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它反映了硬盘缓冲区未用时的性能。内部传输率主要依赖于硬盘的旋转速度。外部传输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也称为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或接口传输率,它标称的是系统总线与硬盘缓冲区之间的数据传输率,外部数据传输率与硬盘接口类型和硬盘缓存的大小有关。目前fast ata接口硬盘的最大外部传输率为16.6mb/s,而ultra ata接口的硬盘则达到33.3mb/s。 五、缓存与主板上的高速缓存(ram cache)一样,硬盘缓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系统前后级读写速度不匹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