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90t/d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成套设备

90t/d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成套设备
鲁盛环保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处理箱体内壁体中设置有搅水腔,搅水腔上侧的所述处理箱体顶端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中贯通设有中空腔,搅水腔正下方的处理箱体内壁体中设置有第传导腔,传导腔左右两侧镜像设有推靠腔,左侧的推靠腔左侧设有第二传导腔,第传导腔与搅水腔之间的处理箱体内壁体中转动配合设置有分别穿进搅水腔与第传导腔中的搅棒,穿进搅水腔中的搅棒外表面周向固设有多组第搅水叶片,穿进第传导腔中的搅棒底部末端固定安装有第锥轮,第传导腔左侧壁设置有与第锥轮相互啮合的第二锥轮,第二锥轮中固定安装有左右扩展设置的第转杆,第转杆与处理箱体转动配合连接且右侧扩展末端与右侧的推靠腔右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第转杆左侧扩展末端与驱行机动力配合连接,驱行机固设于左侧的推靠腔左侧内壁内,推靠腔中的第转杆外表面固设有凸缘轮,凸缘轮上侧动力配合安装有推挤装置,驱行机左侧端动力配合安装有向左扩展设置的第二转杆,第二转杆与处理箱体转动配合连接且左侧端穿进第二传导腔中,第二传导腔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设置有右侧端面与第二转杆左侧扩展末端固定连接的第三锥轮,第二传导腔内顶壁设置有与第三锥轮相互啮合的第四锥轮,第二传导腔上侧的搅水腔左侧内壁内山下镜像设有第三传导腔,第四锥轮顶部端面固定安装有向上扩展设置并与处理箱体转动配合连接且顶部扩展末端与上侧的第三传导腔内顶壁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三转杆,第三传导腔中的第三转杆外表面周向固设有齿牙轮,齿牙轮外侧穿进搅水腔中且与转动配合设置在搅水腔环边筒外表面周向的齿牙环相互啮合,环边筒内表面周向固设有多组第二搅水叶片,从而可使第搅水叶片与第二搅水叶片同时朝相反方向进行搅拌,同时,可通过推挤装置将底部的污水推起,进而对污水进行高效搅拌,有效增加了污水搅拌均匀性。
90t/d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成套设备
综合工艺
膜技术与化学处理、生化处理和吸附处理等常规分离技术结合能够得到合理的处理效果。相关学者提出了新型的垃圾渗滤液综合处理技术,此类技术采用回灌填场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之外,还可以将混凝沉淀工艺根据填埋场的具体范围来布置或者保留膜技术。
在设计进水过程中,将cod进水浓度设置为1400mg/l~20000mg/l,经过工艺流程处理之后,终cod出水浓度小于110mg/l。上述工艺利用好氧生物处理微滤工艺,能够有效提高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能力,为反渗透的正常运行提供合适的条件。
充分利用反渗透的分离性能,不仅能够使得分离之后的渗滤液cod浓度能够达到标准要求,而且能够为后续生物硝化提供生长环境,从而大幅度地降低nh3-n浓度,减少生物硝化的电耗,终降低运行费用。ro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够确保重金属离子的有效排放,使得处理过后的水质能够符合我国的相关标准要求。
同步硝化反硝化的途径
由于硝化菌的好氧特性,有可能在曝气池中实现snd。实际上,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了曝气池中氮的非同化损失(其损失量随控制条件的不同约在10%~20%左右),对snd的研究也主要围绕着氮的损失途径来进行,希望在不影响硝化效果的情况下提高曝气池的脱氮效率。
①利用某些微生物种群在好氧条件下具有反硝化的特性来实现snd。研究结果表明,thiosphaera、pseadonmonasnautica、comamonossp.等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可利用nox-n进行反硝化。如果将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置于同一反应器(曝气池)内混合培养,则可达到单个反应器的同步硝化反硝化。尽管这些微生物的纯培养结果令人满意,但目前普遍认为离实际应用尚有距离,主要原因是实际污泥中这些菌群所占份额太小。
②利用好氧活性污泥絮体中的缺氧区来实现snd。通常曝气池中的do维持在1~2mg/l,活性污泥大小具有定的尺度,由于扩散梯度的存在,在污泥颗粒的内部可能存在着个缺氧区,从而形成有利于反硝化的微环境。以往对曝气池中氮的损失主要以此解释,并被广泛接受。如果污泥颗粒内部厌氧区增大,反硝化效率就相应提高。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的snd主要是由污泥絮体内部缺氧产生。要实现高效率的snd,关键是如何在曝气条件下(不影响硝化效果)增大活性污泥颗粒内部的缺氧区以实现反硝化。要达到这目的,有两种途径可供选择,即减小曝气池内混合液的do浓度和提高活性污泥颗粒的尺度。
降低曝气池的do浓度,即减小了o2的扩散推动力,可在不改变污泥颗粒尺度的条件下在其内部形成较大的缺氧区。丹麦biobalance公司发明的symbio工艺即建立在此理论基础之上(曝气池do维持在1mg/l以下),但在低do浓度下硝化菌的活性将会降低,且极易形成诸如sphaeroticulenatans/1701和h.hydrossis之类的丝状菌膨胀。因此,提高snd活性污泥颗粒的尺度,在不影响硝化效率的前提下达到高效的snd可能是佳选择。然而,由于曝气池中气泡的剧烈扰动作用,活性污泥颗粒在曝气条件下很难长大,因此限制了活性污泥法snd效率的提高。
工艺特点
1、本工艺在系统上可以称为简单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总水力停留时间少于其他类工艺;
2、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条件下,丝状菌不能大量增殖,不易发生污泥丝状膨胀,svi值一般小于100;
3、污泥含磷高,具有较高肥效;
4、运行中勿需投药,两个a段只用轻轻搅拌,以不增加溶解氧为度,运行费用低;
工艺流程
污水由排水系统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站的格栅井,去除颗粒杂物后,进入调节池,进行均质均量,调节池中设置预曝气系统,再经液位控制仪传递信号,由提升泵送至初沉池沉淀,废水自流至*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酸化水解和硝化反硝化,降低有机物浓度,去除部分氨氮,然后入流o级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好氧生化反应,在此绝大部分有机污染物通过生物氧化、吸附得以降解,出水自流至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后,沉淀池上清液流入消毒池,经投加氯片接触溶解,杀灭水中有害菌种后达标外排。 由格栅截留下的杂物定期装入小车倾倒至垃圾场,二沉池中的污泥部分回流至*生物处理池,另一部分污泥至污泥池进行污泥消化后定期抽吸外运,污泥池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再处理。
主要特点
(1)效率高。该工艺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当总停留时间大于54h,经生物脱氮后的出水再经过混凝沉淀,可将cod值降至100mg/l以下,其他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总氮去除率在70%以上。
(2)流程简单,投资省,操作费用低。该工艺是以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的碳源,故不需要再另加甲醇等昂贵的碳源。尤其,在蒸氨塔设置有脱固定氨的装置后,碳氮比有所提高,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碱度相应地降低了硝化过程需要的碱耗。
(3)缺氧反硝化过程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如cod、bod5和scn-在缺氧段中去除率在67%、38%、59%,酚和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2%和36%,故反硝化反应是为经济的节能型降解过程。
(4)容积负荷高。由于硝化阶段采用了强化生化,反硝化阶段又采用了高浓度污泥的膜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硝化及反硝化的污泥浓度,与国外同类工艺相比,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