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仪表行业资讯:近日,中国电信发布“nb-iot(窄带物联网)企业标准”,并启动了广东、江苏等七省12市的大规模外场实验,计划上半年完成;同时,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也均在加快nb-iot外场测试部署和试点城市建设。随着三大运营商对nb-iot商用的投入,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已然显现,预计设备商、芯片商、终端厂商将先后受益。
业内人士指出,基于nb-iot大容量、广覆盖、低功耗、低成本等优势,该项技术适用于智慧城市、智能化产品等诸多领域,有望涌现大量的创新业务或解决方案。值得关注的是,尽管nb-iot产业链尚处于萌发阶段,国内企业尤其是诸多a股上市公司已在该领域抢跑。
据记者调研,华为、中兴通讯的nb-iot芯片将分别于今年一、二季度量产;而基于对基站、天线等硬件的升级要求,通宇通讯、顺络电子等相关元器件制造商也值得关注;在终端层面,三川智慧等仪器仪表商、乐心医疗等可穿戴设备商的终端产品均已进入测试或试用阶段,高新兴也通过收购中兴物联加快物联网布局。
三大运营商加速布局 商用可期
近日,中国电信发布其“nb-iot企业标准(v1.0)”,该标准基于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标准开发,通过中国电信ctnet2025网络重构开放实验室的大规模测试验证,在全球率先成功实现了核心网、无线网和终端模组的多厂商(包括中兴、华为、爱立信)互联互通;同时,中国电信启动了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四川和河南等七省12市的大规模外场试验。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中国电信在nb-iot领域的再次突破,将进一步推动nb-iot的技术完善和产业成熟。事实上,在去年下半年3gpp nb-iot核心标准发布后,三大运营商便已先后着手部署测试验证:中国移动在去年10月宣称,其已成为全球首家完成端到端nb-iot实验室测试的运营商,并提出接入1亿用户的目标;中国联通则于去年11月在广东开通了首个标准化nb-iot商用网络,并在上海迪士尼乐园进行了大规模nb-iot外场启动实验,为游客提供实时停车位信息等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nb-iot事实上已成为国内的物联网标准。有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物联网领域,除nb-iot外,还存在lora、zigbee、wifi等多种无线通信协议,其中lora目前在国外已经进入商用阶段。但在国内,基于对nb-iot的诸多技术优势、设备商的主导、安全可控等因素的考量,政府和运营商偏向于推行nb-iot,使其成为物联网标准。
值得期待的是,国内三大运营商均将2017年视为nb-iot商用元年。中国移动于去年提出,力争2017年实现窄带物联网商用。中国联通则计划于2017年在至少五个城市启动900mhz、1800mhz的nb-iot外场规模组网试验及业务示范,并将重点推进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银川、长沙、福州等城市的nb-iot商用部署。中国电信则提出,将于今年6月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效果最好、应用最为广泛的nb-iot网络。
在业内人士看来,基于nb-iot的大容量、广覆盖、低功耗、低成本等优势,该项技术适用于智慧城市(如智能水电气表、环境监测)、智能化产品等诸多领域,有望迎来万亿级市场。国际咨询机构埃森哲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30年,物联网将为中国额外创造1.8万亿美元的累计gdp增长。
a股公司抢跑 投资机遇凸显
在业内人士看来,三大运营商对nb-iot商用部署的提速,意味着该产业链的相关公司将迎来投资机会,设备商、芯片商、终端厂商将先后受益。而事实上,产业链上的一些公司已开启“抢跑”模式。
首先,芯片是nb-iot的核心关键,全球主要的芯片设计公司早已投入研发。据记者调研,目前有三类芯片公司涉足nb-iot领域,一是通信芯片公司,如高通、华为、中兴等;二是计算芯片公司,如intel;三是无线芯片公司,如nordic、qorvo等。其中,qorvo专门用于nb-iot的pa模组将于二季度供样,爱立信、高通也在积极研发相关产品。
在nb-iot领域,华为等国内厂商的步伐暂时领先。在1月份的第六届eevia年度中国ict媒体论坛上,华为海思高级分析师王治国透露,华为首款商用nb-iot芯片将在今年一季度正式量产。此前,中兴微电子(中兴通讯子公司)相关人员表示,将于今年二季度发布nb-iot商用芯片wisefone7100;锐迪科(已与展讯合并为紫光展锐)方面表示,其nb-iot产品将于三季度量产。
在下游终端方面,记者调研获悉,目前,包括仪表公司、可穿戴设备公司等在内的几十家终端商都在参与华为nb-iot芯片的合作和测试。
在业内人士看来,华为nb-iot芯片的量产,将会加快其他公司在该领域的研发。“华为将包括芯片设计在内的全产业链研发走了一遍,其芯片计划一季度量产,那么其他厂家借鉴华为的研发经验,半年到一年时间后,也将迎来芯片量产。”
a股上市公司中,不少已抢先介入了智能表的研发。如,全志科技子公司东芯通信的芯片已用于智能电表,可用于远程抄表。先锋电子1月19日公告,其首台nb-iot物联网智能燃气表在上海正式安装并上线试运行,该设备可实现正常用气数据抄收、异常事件上报等功能。此外,三川智慧与华为合作开发的智能水表已在接受国外客户测试,新天科技也拟推出基于nb-iot技术的智能表。
在可穿戴领域,乐心医疗表示,其nb-iot智能血压计目前已完成调试阶段,下一步,公司将积极推进后续工作,尽快推动相关产品的商业应用。另外,高新兴通过收购中兴物联推进其“公共安全+物联网”策略。基于对基站、天线等硬件的升级要求,通宇通讯、顺络电子等元器件类公司也值得关注。
产业链尚未成熟 瓶颈有待突破
尽管全产业链已经在“加油干”,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nb-iot产业链尚未完全成熟,商用之路上,还有诸多瓶颈需要突破。
首先,芯片还是产业瓶颈。记者调研发现,到目前为止,真正量产nb-iot芯片的只有华为一家。在某ic设计公司nb-iot研发负责人看来,nb-iot芯片虽小,但低功耗要求设计非常复杂。为满足两节干电池工作十年的能耗指标,nb-iot芯片就要采用休眠唤醒模式,又要做到全面的蜂窝数据连接覆盖。
此外,成本尚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另外一大因素。目前的nb-iot芯片尚不能满足“低成本”,在华为看来,如果想刺激nb-iot大规模发展,通信模块单个成本必须低于5美元,如果成本降低到1美元以内,则会带来暴发式增长。目前,锐迪科已提出“模块成本1美元”的目标。
另外,产业链的协同也成为发展瓶颈。物联网是碎片化、使用场景多元化的市场,在业内人士看来,除了三大运营商的nb-iot网络建设与运营需要有统一的“顶层规划”外,物联网产业发展跟行业及行业主管部门的计划、政策密切相关,尚需要更加明确、协同性更强的政策导向,以及企业、行业间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