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到底是谁在喝茶?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也许真的是生活的必需品,甚至是必须品的。
一个正常的人,一年可以消耗多少茶呢?用数字说话。
假如是一个成年人,整天喝普洱,早中晚各一泡,每泡7克,一天消耗21克,一年365天不间断,总共7665克。我们就算最理想的状态。拿357的标准饼,一年喝掉差不多是22饼茶。
云南2014年的茶叶总产量是多少呢?33.52万吨。平均看来,按一年消耗7665克算,需要437310000个人来喝。云南约4600万人几乎每天这个喝法,才能消化了这么多的茶。而这几年云茶产量还在疯涨。
当然,你会说,云南的茶主要是卖给外省人和和洋鬼子喝的,但在2013年,我国已产茶185万吨,据说贵州每年产茶量比云南还要大。而且,更要命的是刚才都是按理想状态来统计的,你自己扭头看看身边,一年喝20多饼茶的有几个?而我这个算法,可是连妇孺垂髫都算在内的。
绿茶、红茶等等,不禁陈放,时间长了会像过期药样扔掉的。可广东那些大的藏家动辄就是几千万吨普洱的藏啊。
随便谈谈自己的感受,容易得出以下的结论:
第一、未来的人们,茶肯定是要喝的,但怎么喝是个问题。这个喝茶的人群会继续增大,而在最近几年茶市兴旺的效应下,种茶的面积会继续扩大,同时,这几年下的种,育的苗,很快将发出芽,来和古树茶大树茶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不能说小树茶就完全没有竞争力,毕竟它还是茶,它们的特点是无底线地便宜,说不定让现在的10元包邮都相形见绌。和小树茶的人多了,肯定会挤占古树茶的市场。
第二、在茶友、茶树总量扩大的情况下,茶企就不一定了,伴随着2015年茶市的消淡,将来的茶企会面临残酷的洗牌,大的可能更大,小的可能销声匿迹,另外现在看上去响亮的茶企可能会一头栽倒,一些小的中的茶企会像小米品牌样,迅速崛起并形成市场的威慑力。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茶市也不相信眼泪,你死你的,跟我没有关系,所有茶企应该认清一个现实:闭着眼睛挣钱的黄金时代结束了。
第三、做大做强在这场茶市洗牌的大洪水面前,能乘上诺亚方舟的将是那些思变的企业。靠产品的质量,靠产品的形态来克敌制胜。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你再好的卖相,茶不好人家只会上一次的当。然而,若是做陌生人的买卖,你打扮不漂亮不入时没情怀,人家连上一次当的机会都不给你。天天做熟人的买卖,但熟人撑死一年能喝多少茶?所以,有抱负的企业,绝不是每天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说三十遍:我的茶好,我的茶好。凡是卖茶的,谁也不说自己的茶不能喝啊!
是啊,我相信各位卖的茶质都没有问题,而且有的还好的超乎想象,但外观形态呢?除了个别茶企,绝大多数还停留徘徊在改革开放初的水平。这一般和老板的审美能力或者说保守思维有关。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在变化中生存,在变化中突破,在变化成羽化成蝶。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