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侵犯个人隐私怎么定罪

我们经常能看到有的明星、名人会在别人爆出私照、地址等信息后,提到“个人隐私权”这一字眼,可能有的人会觉得相较于明星、名人,“个人隐私权”和我们普通人有一定距离,但为了自己的安全还是要加强隐私方面的知识。侵犯个人隐私怎么定罪?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侵犯个人隐私怎么定罪
作为人格权之一,侵犯隐私权责任的构成也同侵犯其他权利一样,须具备侵权责任构成的一般要件,即主观过错、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等四要件。
1、主观具有过错
侵害隐私权因属于一般侵权行为,要求行为人主观上须具有过错才能构成侵权责任,故意、过失在所不问,但过错形态影响侵权人法律责任轻重的承担问题。
2、违法行为的存在
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因直接违反法律规定抑或违反社会公德受到法律的否定评价,使得该行为具有违法性质。隐私权是绝对权,具有普遍的对世效力,要求任何不特定人负有不侵犯他人隐私的义务,违反这种义务进行的行为均被纳入侵犯隐私行为之列,除非有正当合法抗辩事由存在,通常这种侵害行为以作为形式表达,并不必以公开他人隐私为要件。结合行为类型的多样性与隐私内涵的发展性,基本可以概括为两类:侵扰私人空间的行为与侵害私人信息的行为。
3、损害结果发生
损害是侵权行为的结果,作为一种事实状态,主要有三种表现形态:财产损失、人格利益受损及精神痛苦。侵害隐私并不直接与财产利益挂钩,甚至有时根本没有财产利益受损,受冲击的往往是人格利益的损害,通常伴有精神痛苦,当然这并不否认隐私权遭受损害所导致的权利人经济上的损失。一般来讲,只要存在侵害法定权利的事实,即使侵害后果难以觉察或证明,即可构成侵权法中的损害。隐私权这种精神性人格权损害后果不易量化,受害人具体人格受损证明困难,但这点并不妨碍认定损害事实的存在。
4、具备因果联系
侵权法上因果关系在于确定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往往具有直接关联性,侵害隐私权的后果表现为权利人自控信息的“外溢”与私域生活的侵扰,这一事实乃侵害行为所致,换句话来说,权利主体因该不法行为遭受人格利益受损。就非财产性利益受损与行为方面还是比较容易把握的,出问题的地方是财产利益与侵权行为的因果关系认定方面,有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则须借助一定的方法,通常从以下两方面把握:时间上有无顺序性,侵害行为是否客观存在。
二、侵犯个人隐私怎么处理
隐私权是隐含在宪法中的权力,其实宪法并没有规定,但可以从宪法条文中分析出,宪法赋予了公民隐私权。
隐私权被侵犯的情况有很多,一般情况下造成的损害都比较轻微,要求当事人赔礼道歉即可。
如果确实有证据表明你因为隐私权侵犯遭受了重大损失,是可以根据侵权责任法要求侵权赔偿,包括公开赔礼道歉排除妨害还有可计量的损失赔偿和一定量的精神损害赔偿的。
至于说侵犯隐私权定罪量刑的问题,根据刑法罪刑法定的原则我们国家并没有规定侵犯隐私权罪,不能直接定罪,但是如果因为侵犯隐私的行为构成了其他罪名,比如侮辱罪诽谤罪等,情节严重的可以提起刑事自诉或者请求公安机关立案。
《刑法》
第二百四十五条 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三、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行为表现形式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
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
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
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
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侵犯个人隐私怎么定罪”等相关法律知识。信息社会的发展,我们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权,同时如果有侵犯自身个人隐私权的行为,要积极依靠法律寻求解决方案。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