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葫芦竹的繁殖方法

常绿灌木状丛生竹,盆栽时植株矮小,高25〜50厘米,幼秆绿色,稍被白粉,老时橙黄色,直径1〜2厘米,节间缩短,下半部膨大如弥勒佛的肚皮,分枝的节间亦短缩肿大。叶片披针形,
先端渐尖,基部收缩。
竹子四时常茂,经风霜而不凋,故与松、梅并称为“岁寒三友”;也是刚直自强、坚贞不屈、虚怀若谷、洁身自好的象征,与松、兰、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蒲芦竹竹间膨大如佛肚,形态奇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制作树桩
(3) 浇水:喜湿润的土壤环境,对水分十分敏感。在盆土干旱时,竹叶会失水筒卷,虽浇水后可恢复原状,但严重缺水会使
叶片焦尖与焦边。生长期间应充分供给水分,保持盆土湿润而不过干,记住:不要待盆土千旱后再済水。也忌盆土湿涝,否则会使鞭根腐烂。在新竹生长时应适当控制浇水,以抑制竹秆长高。梅雨季的雨后要及时检查,并倒去盆中的积水。夏季由于温度高,光照强,消耗的水分多,应注意在盆土干时及时补给水分。冬季应节制水分,保持盆土稍湿润的状态。
(4) 环境湿度:喜湿润环境,遇天热而晴燥时,应经常向枝叶及周围环境喷水,以提高空气相对湿度,降低温度,以利于保持叶色青翠。
(5) 施肥:生长时每月追施1〜2次氮磷钾结合的肥料。要避免施用过多的氮肥,氮肥多时会使枝叶徒长、茎秆的节间也不易膨大,从而影响观赏。入秋后停施氮肥,追施1〜2次磷钾肥,以利于植株安全越冬。冬季则停止施肥。
(6) 修剪:盆竹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萌生新竹。夏天萌芽生长的竹子节短而隆起,应予以保留,但需去除长势较快、竹秆细直的徒长笋。在新竹长高至10〜15厘米时,应隔天自下而上剝去1〜2张笋壳,可控制茎秆的生长,缩短节间长度。初秋萌发的新笋,节间长且很少隆起,应及时掰除,以免浪费养分。盆栽竹子忌高忌密,在达到一定高度后要对新竹进行截顶,促使节间膨大。对于培养多年的植株要进行更新,去除过老的竹秆;同时对重叠枝、交叉枝及影响美观的枝条进行短截,以示竹的挺秀。
(7) 翻盆:每2年翻盆1次,宜在4〜5月进行。喜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微酸性砂质壤土,可利于竹鞭的生长;忌碱性土。基质可用腐叶土、园土和素砂等材料配制。因竹类植株根浅,种植时盆不宜深,但亦不宜过浅。翻盆后宜给予庇荫的条件,并保持盆土湿润,同时经常向枝叶喷水,防止竹叶枯卷。
(8) 病虫害防治:有煤污病和介壳虫、蚜虫、竹螟、金针虫等病虫危害。
常见问题
产生原因
盆竹的茎秆细长.节间无隆起
①新竹生长时浇水过多;②没有留夏竹,去除秋竹;⑤没有在新竹长高至10〜15厘米时,隔天自下而上剥去1〜2张勞壳;④施用过多的氮肥
叶片焦尖、焦边
①阳光过于强烈;②盆土过干或过湿;⑤施肥过浓
枝叶布满黑色的霉层
通常为煤污病危害所致,在发生介壳虫、蚜虫危害时容易发生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