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和学科发展的*里沃夫发表了*篇关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文章,其研究工作开始于1956年,里沃夫对原子化过程中的蒸气发生和扩散过程的热力学作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讨论,并详细介绍了原子化过程中石墨炉的温度测量、控制和具有瞬态特性吸收信号的测量技术。
原子化器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技术核心,里沃夫巧妙的构思了石墨炉原子化器,将石墨坩埚电极置于有密封罩的装置内,原子化程序开始前先抽空真气,充氩气至101325pa。
1966年,里沃夫及其同事用这套系统进行实际样品分析,已能分析40余个元素。
1967年,德国学者马斯曼对里沃夫石墨炉原子化器系统尽量*的改变,设计成一台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石墨炉原子化器。
在石墨炉系统的商品化问题上,里沃夫支持马斯曼的方案,在1968年csi会议上,w.slavin与里沃夫讨论其石墨炉系统的商品化问题时,里沃夫主张采用马斯曼方案,并向w.slavin提高了有关的技术资料,就这样,1970年,世界上*台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商品仪器正式诞生。
随着原子化过程机理研究不断深入和完善,解决化学干扰的化学改进剂研究的进步,背景校正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横向加热石墨炉商品仪器的问世,20世纪90年代以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开始进入成熟时期。
关键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