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观赏凤梨盆花生产技术规程

db440100/t115-2007
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07-10-08发布
起草人:黎扬辉、刘镇南、钟国君、周晓云、陈一新、伍树桐、黄明翅、宿庆连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观赏凤梨盆花的术语和定义、生产温室与配套设施、栽培管理技术及产品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观赏凤梨盆花的保护栽培。
2术语和定义
2.1观赏凤梨(ornamentalbromeliads)
具有观赏价值的凤梨科(bromeliaceae)植物的统称。
2.2叶杯(leafcup)
又称叶筒,由叶片相互重叠形成的,可以储存水分和养分的杯形结构物。
2.3花序(inflorescence)
植物的花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总花轴上,称为花序。观赏凤梨的花序为穗状花序、总状花序或圆锥花状,较多从叶杯中伸出,通常高于叶面。观赏的部分主要是花序上的苞片,其形态各异,色彩艳丽。
3生产温室与配套设施
3.1生产温室
应具备温室或类似的保护性设施。
3.2配套设施
3.2.1降温系统
宜采用水帘风机降温系统、雾化降温机、循环通风扇或能起到降温作用的设备设施。
3.2.2加温设备
宜采用燃油式加温机加温,如安装温室内保温系统,减少加温空间,加温效果更佳。
3.2.3遮光系统
宜采用遮光率各为60%的双层活动式遮光系统。夏秋季采用70%~80%的遮光,冬春季采用50%~60%的遮光。
3.2.4栽培床架
宜采用滚动式栽培床架进行观赏凤梨盆花栽培。
3.2.5灌溉施肥系统
宜采用喷灌设备或高压动力施肥机。
4栽培管理技术
4.1栽培管理计划
根据选择的品种和栽培环境条件,制定详细的栽培管理计划,包括品种选择、栽培基质、花盆选择、种植、日常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4.2品种选择
根据品种特性和栽培环境条件,选择株型紧凑、健壮、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本地区栽培、观赏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品种。生产上常见栽培的观赏凤梨盆花主要有果子蔓属(guzmania)、丽穗凤梨属(vriesea)、光萼荷属(aechmea)、彩叶凤梨属(neoregelia)、铁兰属(tillandsia)等属的品种。
4.3栽培基质
4.3.1基质配制
基质应排水透气、保水保肥、不易分解、不含有害物质、能固定植株。其组成以国产泥炭(宜肇庆产)、椰糠、珍珠岩、河沙按体积比8:8:1:1混合配制;或以国产泥炭与粒径0.5厘米以下的轻木颗粒根据种植盆具的大小按体积比(9~7):(1~3)比例混合配制较好,用熟石灰将基质ph值调整到5.0~5.5、ec值0.3ms/cm为宜;或采用进口观赏凤梨栽培专用基质。椰糠在配制前应先用清水浸泡清洗以去除其中的盐分。
4.3.2基质消毒
4.3.2.1甲醛熏蒸消毒法
用40%甲醛(福尔马林)稀释50倍液均匀喷洒于基质上,药剂施用量为每立方米基质200毫升,充分拌匀后用薄膜密封,5天后揭开薄膜摊开基质,每日翻动(1~2)次,让有毒的甲醛气体充分挥发7天后使用。
4.3.2.2线克熏蒸消毒法
用35%线克水剂稀释50倍液均匀喷洒于基质表面,每喷洒一层药剂覆盖一层基质,药剂施用量为每平方米基质200毫升,基质层厚(5~10)厘米,同时用清水喷洒基质至湿润状态,然后用薄膜覆盖密封,7天后揭开薄膜摊开基质,每日翻动(1~2)次,7天后使用。
4.3.2.3高温蒸汽消毒法
选用耐高温薄膜密封已配制好的基质,通过管道把蒸汽输送到基质中心,至基质表面温度达到(60~80)℃,保持(20~60)分钟。
4.4花盆选择
观赏凤梨盆花根系对光线较为敏感,生产上通常选择不透光的塑料胶盆。规格的确定以花盆可以稳定植株并与株型相协调为原则,小株型(株高40厘米)品种可直接使用上口直径为(10~12)厘米的胶盆种植;中大株型(株高>40厘米)品种,在小苗阶段(株高10厘米~20厘米)用上口直径为(8~10)厘米的胶盆种植,到中苗(株高>20厘米)阶段再移栽到上口直径为(14~16)厘米的胶盆中。
4.5种植
4.5.1种苗选择
应选择根系发育良好,根量多,苗高均匀,叶片完整无变异畸形,无病虫害的健壮种苗。如计划种植(10~16)个月植株大小达到催花规格,应根据成品株型的不同选择适宜高度的种苗,一般小株型品种(株高40厘米)选择的种苗高度应达到(6~10)厘米,中大株型品种(株高>40厘米)选择的种苗高度应达到(10~15)厘米。
4.5.2种苗处理
种苗运到种植地后,应尽快将其从包装箱中取出,平稳放置在栽培床架上,切勿放置于地面,以防病菌感染。在取苗过程中应轻放,保持根团完整、不松散。应避免叶面浇水,若室内温度过高可通过叶面喷雾的方式降温,应调控室内温度在25℃~28℃、光照强度在(10000~13000)lux之间。
4.5.3上盆种植
先在花盆底部放(2~4)厘米厚的基质,将种苗置于盆内中央,填充基质至植株根基交界处,勿埋压基部叶片,基质离盆口(2~3)厘米,稍振动盆土即可。在上盆过程中,切勿将基质洒落到叶杯内,以免影响其今后的正常生长。
4.5.4摆放
根据植株大小确定其摆放密度。小苗[株高(10~20)厘米]可盆靠盆摆放,中苗(株高>20厘米)的摆放以植株间叶片轻微相互交接为宜。摆放好后浇透定根水。
4.5.5恢复期管理
上盆种植后(1~2)周为恢复期。上盆当天应喷施保护性广谱杀菌剂,可用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适当遮荫,控制光照强度在13000lux左右、温度在日温25℃~28℃、夜温18℃~20℃、空气相对湿度在70%~80%之间。上盆(3~4)天后可适当施浓度较低的液肥(ec值小于0.6ms/cm)。
4.6日常管理
4.6.1水分管理
4.6.1.1水质
观赏凤梨盆花对水质要求较高,对硼、铜元素敏感。宜采用纯净水或经过逆渗透纯化处理的自来水、雨水、井水、山泉水,其ec值应低于0.1ms/cm,硼含量应小于0.1mg/l。
4.6.1.2水分调控
观赏凤梨盆花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需求不同,幼苗阶段保持基质湿润;进入旺盛生长期,供给充足的水分;催花和开花期适当减少水分,控制其营养生长,促进花序鲜艳。
在高温季节,增加植株浇水量和浇水次数,保持基质湿润;淋水时以叶杯内水分溢出到基质再从盆底溢出为准;可用喷雾设备以增加空气相对湿度,避免植株因高温而造成叶片、苞片的灼伤和畸形。
在寒冷的冬季,减少水分供给,尤其夜间应保持叶片和苞片干爽,增强其御寒能力;淋水时以叶杯内水分溢出到基质而不从盆底溢出为准。
在正常的栽培环境条件下,(3~5)天浇水1次可保证其正常生长。在整个生长期均需保持叶杯内有水,并宜每月换水一次。但无论在哪个生长时期每月至少要有一次控水过程(基质含水量15%~20%,保持5天左右),保持基质的干湿交替,有利观赏凤梨盆花生长。
4.6.2营养管理
4.6.2.1营养成分
不同属的观赏凤梨盆花需要不同的营养成分配比,营养成分配比(n:p2o5:k2o)为果子蔓属(guzmania)1:0.3:2、丽穗凤梨属(vriesea)1:0.75:2.5、光萼荷属(aechmea)1:(1~1.5):(3~4)、彩叶凤梨属(neoregelia)1:0.5:(2~3)、铁兰属(tillandsia)1:1:2,每组配方中应加入营养成分总量12%的硝酸镁。在生长过程中,根据环境条件,营养管理应结合基质、生产用水和植株中的营养成分含量不同对配方中各营养成分含量作必要的调整。以下具体的营养管理以果子蔓属观赏凤梨盆花为例,其他属观赏凤梨盆花的营养管理按其成分配比要求参照执行。
4.6.2.2营养液配制
果子蔓属观赏凤梨盆花营养生长期液肥配方中大量元素比例为:n:p2o5:k2o:mgo=1:0.3:2:0.15,宜添加适量ca、s等元素以及fe、mn、mo等微量元素;生殖生长期液肥配方中大量元素比例为:n:p2o5:k2o:mgo=1:0.4:2.4:0.2,亦宜添加适量ca、s等元素及fe、mn、mo等微量元素。为避免液肥发生化学沉淀,应将容易发生化学沉淀的化学肥料分开溶解配制成a、b各200倍的母液,一般a母液以硝酸盐为主,b母液以硫酸盐、磷酸盐为主,母液配制好后存放在避光荫凉处备用,使用时先按要求稀释再混合施用。具体成分含量及配制方法参见附录a。
4.6.2.3叶杯淋施
施肥以叶杯淋施为主,通常(5~7)天施肥一次,每次将a、b母液按表1稀释浓度稀释混合,并调整混合液ph值至5.0~5.5、ec值1.0ms/cm后施用,每次的施肥量和施肥时间视不同季节和植株大小按表1严格操作。施肥完毕1h后,宜使用喷灌设备向叶面喷水(1~2)分钟,冲洗残留在叶片上的肥分,保持叶片洁净,防止液肥蒸发浓缩后烧伤叶片。
4.6.2.4施用长效肥
可同时施用观赏凤梨盆花专用长效肥[11:8:17(n:p2o5:k2o)+3mgo+fe],小苗期上口直径为(8~12)厘米的盆约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