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佛甲草图片/佛甲草种植方法/佛甲草的养护知识

佛甲草图片/佛甲草种植方法/佛甲草的养护知识
界: 植物界 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虎耳草目 saxifragales
科: 景天科 crassulaceae
属: 景天属 sedum
种: 佛甲草 s. lineare
佛甲草(学名:sedum lineare,英文名称:buddhanail、linear stonecrop),为景天科景天属植物。本种的模式标本采自于日本 。
佛甲草名称
佛甲草(在日本被称为万年草)有诸多异称,如(按笔画排列):土三七、小佛指甲、小马齿菜、小叶刀焮草、山马齿菜、午时花、半支连、半支莲、打不死、瓜只玉、禾雀舌、禾雀利、禾雀脷、尖叶六儿令、尖叶石指甲、伸甲草、佛甲菜、佛指甲、垂盆草、狗牙半枝、狗牙半枝莲、狗牙菜、狗牙齿、狗牙办、狗牙瓣、肩痈草、金刺插、金莿插、金枪药、指甲草、窄叶小六儿令、细叶打不死、野马齿菜、麻雀舌、麻雀花、万年草、鼠牙半支、鼠牙半支莲、鼠牙半枝莲、图经草、还魂草、龙牙草、铁指甲等。
佛甲草分布
本种现分布于中国、台湾及日本等地,中国国内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四川、甘肃、安徽、河南、湖南、湖北、陕西、江西、江苏、浙江等省区,本种耐旱及同时喜水,喜生于低山的山坡、草坡、山谷岩石缝及山野等阴湿处,亦人工栽培作绿化屋顶之用。
佛甲草形态特征
佛甲草是一种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全株无毛,光滑,植株高约10-20厘米。茎直立或倾卧,肉质,纤细柔弱,基部节上长有纤维状不定根,上部分枝;不育枝直立或斜生,高约7-10厘米。
佛甲草叶
叶为线形至倒披针形,3叶轮生,少为4叶对生或轮生,肉质肥厚,顶端钝或急尖,基部钝圆或具截形的短距,无柄;长于花茎上部的叶片互生,易脱落,常呈楔形;长约10-25毫米,宽约0.6-2毫米。
佛甲草花
花为聚伞花序,顶生,疏生花,宽约4-8厘米;常为2-3枚分枝,分枝常再2分枝[4],常仅中央一枚花朵具短梗,花梗长约1-1.5毫米,分枝上的花无梗 或近无梗;苞片线形,较小,具距;花萼片5裂,绿色,裂片线状披针形,肉质,顶端钝,基部不具距 或有时具短距,常为不等长,长约1.5-7毫米,宽约0.5-0.7毫米;花瓣5枚,黄色,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并具突尖头,基部稍狭,长约4-6毫米,宽约0.8-2毫米;雄蕊10枚,较花瓣短,2轮排列,内轮的雄蕊着生于花瓣基部约1毫米处;花药长圆形,顶端钝;鳞片5枚,宽楔形、近四方形匙状 或楔状倒三角形,顶端微缺或截形,长约0.4-0.5毫米,宽约0.5-0.6毫米;心皮5枚,开展,顶端渐狭成短花柱,基部合生,内有数枚胚珠,长约4-5毫米。
佛甲草果
果为蓇葖果,五角星状,略叉开,腹面呈浅囊状,具短喙,长约4-5毫米;种子卵圆形,细小,表面具小乳头状突起。
佛甲草医药用途
本种以干燥根茎及叶入药,中药名为佛甲草,味甘、淡,性寒,归心、肺、肝、脾经[14] 具清热解毒、利湿及止血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热毒痈肿、目赤肿痛、湿热泻痢、黄疸、崩漏、疔疮、丹毒、缠腰火丹、毒蛇咬伤、外伤出血、烫伤、扁平疣等症状[4],脾胃虚寒、泻泄者忌用。
药用价值
【用法与用量】外用:捣敷或捣汁含漱、滴眼。
内服:煎汤,3~5钱(鲜者0.5~1两);或捣汁。
采集
【采集】夏、秋季采。
性味
【性味】甘,寒。
①《本草图经》:味甘,寒,微毒。
②《贵阳民间药草》:甘淡,寒,无毒。
③《浙江民间草药》:味酸,性凉,微毒。
功用主治
【功用主治】清热,消肿,解毒。
治咽喉肿痛,痈肿,疔疮,丹毒,烫伤,蛇咬伤,黄疸,痢疾。
①《本草图经》:烂研如膏,以贴汤火疮毒。
②《纲目拾遗》:治痈疔,便毒,黄疸,喉癣。
③《岭南采药录》:治红、白痢疾,水煎服;捣烂敷疮散毒。
佛甲草
佛甲草(18张)④《广州植物志》:捣汁服能退热,止渴,止赤、白痢;作含漱药能消咽喉口舌肿;滴眼能消肿和角膜生斑翳。
⑤《贵阳民间药草》:清湿热,解火毒。外敷鸡眼。
⑥《本草推陈》:对于各种化脓病发热烦闷,脓毒病(疔疮走黄),毒蛇伤,血中毒,大量鲜草捣汁饮,有急救解毒之功。
化学成分
全草含金圣草素(chrysoeriol),红车轴草素(pratensein),香豌显甙(orobo-side),香碗豆甙-3'-甲醚(orobo-side-3'-methylether),三十三烷(tritriacontane)及δ-谷甾醇(δ-sitosterol)。
常用选方
①治喉火:狗牙瓣五钱,捣烂,加蛋清冲开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②治咽喉肿痛:鲜佛甲草二两。捣绞汁,加米醋少许,开水一大杯冲漱喉,日数次。(《闽东本草》)
③治喉癣:狗牙半支捣汁,加陈京墨磨汁,和匀漱喉,日咽四、五次。(《救生苦海》)
④治乳痈红肿:狗牙瓣、蒲公英、金银花。加甜酒捣烂外敷。(《贵阳民间药草》)
⑤治无名肿毒:佛甲草加盐捣烂,罨敷患处。(《浙江民间草药》)
⑥治天蛇头疼不可忍:半支莲同香槽捣烂,少加食盐,包住患处。(《医宗汇编》)
⑦治诸疖毒,火丹,头面肿胀将危者:铁指甲,少入皮消捣罨之。(《李氏草秘》)
⑧治汤烫火烧:火烧草不以多少,晒干,为细末,每用少许,冷水调敷患处。(《履巉岩本草》)
⑨治蛇咬:佛甲草加项开口捣烂,罨咬伤处。(《浙江民间草药》)
⑩治黄疸:狗牙瓣(生)一两,炖瘦肉四两,内服。(《贵阳民间药草》)
[11]治迁延性肝炎:佛甲草一两,当归三钱,红枣十个。水煎服,每日一剂。(《全展选编·传染病》)
⑿治牙疼:铁指甲煅末,擦之。
(王安卿《采药志》) ⒀治目赤肿痛而生火翳:鲜狗牙瓣捣汁,加入乳点眼。
(《贵阳民间药草》) ⒁治漆疮:鲜狗牙瓣捣烂外敷。[1]
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长10-15cm,直径0.1-0.3cm,有分枝,表面淡棕绿色或浅棕红色,有细密微隆起的纵皱纹,叶腋处常有白色长柔毛。叶多皱缩,线状,暗绿色,长1-2.5cm,直径约1mm;鲜叶扁圆柱形,肉质。枝端常有花着生,萼片2,宽卵形,长约6mm,浅红色,卷成帽状,花瓣多干瘪皱缩成帽尖状,深紫红色。蒴果帽状圆锥形,浅棕黄色,外被白色长柔毛,盖裂,内含多数深灰黑色细小种子。种子扁圆形或类三角形,直径不及lmm,具金属样光泽,顶端有歪向一侧的小尖,于解剖镜下表面可见密布细小疣状突起。气微香,味酸。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紫红色。皮层较宽,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直径30-75μm。维管束外韧型,8-12个排列成环;形成层成环。髓部细胞亦含草酸钙簇晶。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壁较平直,下表皮细胞壁常呈波状弯曲,气孔平轴式,以下表皮为多。叶肉细胞含大量草酸钙簇晶,直径约45μm。
粉末特征:棕红色。
茎表皮细胞长方形,排列较整齐。
纤维细长,单个散在,壁厚约4μm。
导管多为螺纹,亦可见环纹及网纹。
淀粉粒多为单粒,类圆形,直径约4μm,脐点和层纹均不明显;复粒,由2-3分粒组成。
多细胞非腺毛多断裂,顶端细胞钝圆,完整者长达2750μm以上,直径36-44μm,壁厚4-6μm。
叶上表皮细胞壁较平直,下表皮细胞壁常波状弯曲,气孔平轴式。
草酸钙簇晶直径30-75μm。
花瓣表皮细胞类多角形,垂周壁微弯曲或连珠状加厚。
花粉粒近球形,直径约80μm,表面可见颗粒状纹饰,蒴发孔不明显。
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或长多角形,长80-120μm,直径36-40μm,垂周壁连珠状加厚。
果皮石细胞长棱形或类三角形,壁较薄。
种皮细胞碎片深棕红色,表面观细胞呈星状,侧面观可见多数小突起。
理化鉴别
取该品粉末10g,置于索氏提取器中,用丙酮回流提取6h,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约2ml,加等体积的水溶解,再减压轴尽丙酮,得叶绿素状物。加适量水溶解(少量多次,总共约10ml),滤过。水液减压抽干,加甲醇2ml溶解,再加硅胶l-2g拌和,干燥后装入盛有硅胶10g的层析柱上端(内径约1.5cm),以氯仿一甲醇(5:1)冲洗,弃去最初洗脱液约35ml,收集以后的洗脱液约80ml,蒸干,残渣作以下试验:
(1)取残渣少许,加固体二氧化锰约10mg,于小试管中混匀,管口覆盖1张滤纸小片,用橡皮筋扎紧密闭,并于纸上加10%硫酸亚铁溶液1滴,再加20%氢氧化钠溶液1滴,将试管置火上小心加热,待管内冒烟后移去火源,加浓盐酸1滴于纸片上,即显蓝绿色。(检查脂肪族氰基)
(2)薄层色谱上述洗脱液浓缩后为样品液。用甙照品制成对照品溶液,取样品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