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耳可听声音频率范围:20hz(赫兹)~20000hz(赫兹),即空气每秒振动的次数在20次到20000次人耳能听到,每秒振动次数低于20次以下称为次声波,每秒高于20000次称为超声波。
◆人声语言的音频范围:一般在200hz~4000hz之间。男性的频率成分偏中低频,女性的频率成分偏中高频。这就是为了尽量不占频带资源而机的带通频率一般设在300hz~3000hz的真正原因,而我们都知道机的通话音质*可以接受。
◆音强:即声音的大小强弱,空气压缩或扩张的程度越强则声音越大,相反压缩或扩张的程度越弱则声音越小。
◆声压:声音的大小用分贝(即db)来表示,人耳可听音强范围在0db~140db左右。
◆分贝:分贝是对声压的对数表示方式,即参照物按乘除法的方式变化时我们的对数(即分贝)按加减法的方式来表示。其中人耳听力曲线是与对数曲线非常相近,即当音量成倍增大时,人耳听觉对音量的这种增大感觉要迟缓,越是到了高声压级(大音量)后,感觉越迟缓。用分贝表述声压单位符合人耳的听觉特性。举例:音量增加了10倍,我们分贝表示增加了20db;当音量再增加10倍即原来的10×10=100倍时,我们的分贝值再增加20db即20+20=40db;同理,当一个声音增加了100000倍即10×10×10×10×10=100000倍,我们用分贝值表示此声音增加了20+20+20+20+20=100db;显然用分贝数表示声压比直接表示声压值要显得易读和省事(至少少写了许多的“0”,不信试着写出并读出200db声压的声音增加了多少倍?10000000000倍);实际倍数和分贝换算之间还有一个方式即:声压每增加1倍,分贝值增加6db;再增加1倍即2×2=4倍,分贝值增加6+6=12db;以此类推。相反,当声音减弱多少倍,分贝值则相应地按上述换算关系减去多少分贝。值得注意的是对功率的表示值是功率每增加10倍产生的声压分贝值只增加10db,功率每增加1倍产生的声压分贝值只增加3db,这刚好是前面换算的一半。这是因为功率是一个复合参数(电压和电流同时作用才叫功率),大家不必知道这是为什么,只是必须知道是这么一回事,因为在实际的扩声中,有能量的消耗才会有声音产生,功率是能量的实际表征,故功率的换算方式具有实际意义。
◆人耳听觉音强范围描述:0db音强指在*消音的房间里人耳刚刚能听到或感到声音存在时的声音大小(显然,这种理论上的环境是不会存在的,的消音室也做不到0db的声音出来);人们正常音量讲话口腔位置发出的声压在100db左右,在环境相对安静时人们耳朵感觉zui舒服的音量大小在88db~92db左右(这一点尤为重要,我们在常规语言扩声领域追求的每一听众位置能得到的平均声压就在这一数值,声压过弱过强人耳都容易感觉疲劳);大多数人在声压达到130db~140db即感到耳疼、头痛、头皮发炸,即痛域值;我们知道宇航员在火箭升空过程中耳朵要承受160db的噪音是多么不容易,痛域值比常人简单的多出20~30db这意味着经过训练的宇航员他的要比常人能承受的极限声音还可以高出10倍到30倍左右。
◆波长:20hz的声音每振动一次声音已走了17米(即20hz声音的波长为17米=340米/秒除以20hz)、20000hz的声音每振动一次声音已走了0.017米(即波长1.7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