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有色金属行业2006年行情特征

大部分有色金属价格跌宕起伏
2006年,绝大部分有色金属价格上演了跌宕起伏的三阶段行情。年初,一些专业人士预测部分有色金属供应过剩,整个市场也在低位运行。紧接着,由于供应未如人们预想的那么充分,再加上基金的炒作,因此价格迅速冲高。到5月中旬,伦敦金属交易所(lme)3个月期铜价格涨到历史的zui高位。电解铝的价格也由年初的1000多美元/吨,涨到了3000美元/吨左右。其后,价格虽有回落,但总体上仍维持高位盘整、震荡的格局。
2006年,主要有色金属价格高位运行,但走势出现分化。2006年5月,主要有色金属价格出现了一波快速上涨,随后由于升息忧虑与经济放缓的担忧而回落。到6月中旬,主要有色金属价格从高点下降了15%~20%。从高点回落以后,下半年主要有色金属价格的表现出现了较大分化,铜、铝表现相对较弱,锌、铅、镍价却创出了新高。
国外供应商独享*利润
有色金属的价格走势以铜和铝典型性和代表性。部分专业人士在2005年底和2006年初时曾预言,2006年铜的供应将出现过剩的局面。但不久,旺盛的市场需求便开始显现出来,此时智利铜矿工人的罢工又造成了供应链的中断之虞。于是,在投机基金的主导下,lme3月期铜价格由年初的每吨4000多美元一路攀升,到5月中旬冲到了8800美元/吨方才止步。在国内现货市场上,铜价也由年初的2万多元/吨上涨到了8万多元/吨。
此后,市场虽有再度冲高的欲望,无奈已是强弩之末。面对历史高价,投资者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再加上国储抛铜和下游采购量的减少,因此市场在几次冲高未果后,便顺势下滑。至今,铜价稳定在6000多美元/吨、国内6万多元/吨的水平上。
但是,铜价的大幅上涨并未让国内的铜冶炼企业获益,获益的只是国外的铜矿石供应商。目前,中国铜冶炼企业大约三分之二的铜精矿需要从国外进口。由于精矿供货商向中国铜冶炼企业收取的铜精矿价格是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基准3个月期铜期货价格减去加工费计算的,而加工费则由铜冶炼厂和供货商以谈判形式确定,因此在铜精矿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冶炼企业只能听命于矿石供应商。据记者了解,在2006年年底矿业*必和必拓公司已与中国主要铜冶炼企业就2007年度铜精矿加工费达成协议,加工费确定为60美元/吨,比目前的70美元/吨又减少了10美元。不仅如此,沿用了三十多年的“价格分享条款”也被取消。
曾几何时,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小组还一致表示,要坚定不移地联合起来,抵制卖方打压加工费,并要求现货进口铜精矿加工费底线在100美元/吨,否则八大企业将主动减产10%。然而面对残酷的市场,中国铜冶炼企业zui终还是吞下了加工费降低的“苦果”。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这样一来,国内铜冶炼企业的利润空间已经近乎为零。
氧化铝上演过山车行情
2006年铝市场zui为引人关注的恐怕还是氧化铝的过山车行情,价格从年初的2000多元/吨,zui高涨到五六月份的5600多元/吨。其后,在国内市场拥有垄断地位的中国铝业公司先后四次下调氧化铝价格,将氧化铝现货售价从5650元/吨,下调至4900元/吨、3800元/吨、2950元/吨,zui后到2400元/吨。
令市场人士感到不解的是,尽管氧化铝的价格一再下降,但是电解铝的价格却并没有因为氧化铝的价格下跌而下挫。与市场2800美元/吨相比,国内氧化铝的现货价格一直保持在21000元/吨左右的水平。
氧化铝属于的原材料,而电解铝的生产不但污染环境,而且要消耗大量的电力。因此铝工业从一开始就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但是时至今日,却出现了事与愿违的结果。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初以来,国家鼓励进口氧化铝,进口量偏偏不增反降;而国家限制出口的原铝产品,出口商改头换面、稍经加工就以铝材产品的名义大量出口。业内人士分析,造成氧化铝进口下降而原铝产品出口继续增长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是按照经几次调整后的关税政策,出口电解铝要征收15%的出口关税,而出口铝材、铝合金等铝制品则可以享受11%的出口退税。由此便不难理解,为什么要千方百计地出口“铝制品”。
二是氧化铝进口减少,zui直接的原因就是国内市场的价格已经下跌到低于市场的水平,而价格下滑的原因则是2006年年初以来氧化铝产能的过度增长。至于原铝产品的变相出口,也是因为国内电解铝的市场价格始终低于水平。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