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真的冷得基因都要变异了,但很诡异的是,大冷天的心里反而燥热,而且特别容易渴,怎么喝水感觉还是口干。
肉冷心燥的日子,喝茶才是正经事啊!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唐·陆羽
茶圣陆羽的文笔比我好多了,茶是堪比「醍醐甘露」的存在呢。但说到茶「味至寒」,却并不尽然。
唐朝人喝茶各种高大上,喝茶的方法跟日本的抹茶更近似。先用茶碾子把茶砖碾碎,碾成粉面状的茶末,再用茶罗把茶末过滤一下,然后把茶末投放到滚水里,像煮饺子一样煮上三滚,最后喝那一锅茶汤。
这样的茶,虽然鲜香清爽,去热除烦,但也确实寒凉。现今的茶品丰富多了,陈年茶、发酵茶、甚至炮制的茶饮,这样不同体质不同需要的人群就都能满足了。
小程序「健康吃啥」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中医体质,推荐合适的茶饮,不了解自己体质的话可以戳链接花5分钟测一下。
祛湿清身
湿热质、阴虚质、气郁质
单饮|白茶、生普
如果吃了一个冬天的油腻肥浓,肠胃已有积热湿腻,或者平素就阴虚内热、气郁化热,那么就在春天来临前喝点白茶、生普洱吧。苦能下泄以降浊气,寒能清热以升清气,真是妙不可言,舒服极了。
白茶自古就是当药用的,尤其陈年白茶,可防治温病。内经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至过后,体质偏热的人还有大北方有暖气的地区,流感往往多发,在家都可以喝点白茶预防一下。
出于调养身体的话,喝生普不必太讲求饼茶砖茶,或是勐海冰岛之类,茶质好,口感佳,自己喝着舒服为上。比起一般的茶品,古树茶的「茶气」比较强,对气机的调理力道更大些,没喝过的朋友不妨试品一番,尤其适合感到燥热的胖纸。
若有陈年白茶、陈年生普则更佳。10年以上的仓储时间,会让茶叶焕发出新的生命来,苦寒凛冽被时间消磨殆尽,反而有了温和的气息。若是20年以上的陈茶,光是闻着都会迷醉的呢,再高明的调香大师也无法调出陈茶茶香的厚重和层次。
拼配|金汤普桂茶
配方很简单:生普、菊花、桂花。生普祛湿气,菊花清热气,桂花温阳气。三者比例并不拘泥,通常是生普较多些,贡菊几朵就好,桂花用以点缀,颜色香气都相当惊艳。
泡这样香香的茶,用盖碗就好了,只是不习惯的话容易烫手。当然用保温杯也可以,但茶一旦泡过头就不好喝了,会有涩涩的闷闷的感觉。
健脾养胃
平和质、痰湿质、特禀质
单饮|安化黑茶、熟普
如果平素饮食有节,肠胃并没什么积热,各种茶都可以尝尝,要提醒的是,若饮绿茶、乌龙最好在饭后,避免苦寒之性伤了脾胃乃至下焦。而寒冷的冬天,安化黑茶、熟普则是更好的选择,茶叶经过深度发酵,去掉的是苦寒,留下的是甘醇,对脾胃极好。
安化黑茶品种不少,有茯砖、黑砖各种,陈年的话还可能有「金花」,但这些都不必去深究追求。很多老茶友会把黑茶当做消食茶,饭后品饮,不论口感、效果、健康度,都比酸奶不知道要高出多少。
熟普真的是口粮茶,各种体制日常喝都很好,平和。选一款价格合适品质好的,多囤一些,越陈越有韵。平时喝也可以各种拼配,加陈皮、菊花、甚至生普、白茶都可以,相当百搭。
要泡出安化黑茶、熟普的醇厚,最好是用紫砂壶,要用沸腾的水冲泡,稍稍闷一下再出汤。也可以直接在炉子上煮茶喝,方能品出真味来。
拼配|枣香普洱
红枣去核切片,把红枣片放在干净的炒锅里用大火反复翻炒,直到枣肉呈现焦黑色,关火。把炒好的焦枣肉密封保存起来,每次用几片泡茶喝,味道焦香甜美。
焦枣尤其适合跟熟普搭配,熟普本就温醇养胃,配合焦枣健脾消食的本事,冬天里的寒气、食积就统统不是事儿了。但熟普本来就有淡淡的甘甜,焦枣用少许就好,太多会偏甜,反而坏了茶的本味。
温阳暖身
阳虚质、痰湿质、血瘀质
单饮|红茶、岩茶
如果体内有寒,尤其是脾胃虚寒的话,须知苦寒败胃,且耗伤阳气,绿茶、白茶、生普、乌龙都偏寒,还是浅尝辄止吧。气血虚或者痰湿、血瘀,往往体质也偏寒,红茶、岩茶更加适合。
红茶暖身已经为人熟知了,岩茶其实也是温阳的高手呢。岩茶茶树的生长环境就很「阳」,长于阳面的岩石之上,光照必须十分充足才能产出好茶来。而且制茶还有焙火的工序,简直就是茶叶界的「暖男」。
红茶、岩茶这种香香的茶最好不要焖泡,用银壶、铁壶或者盖碗泡都可以,水温初沸即可,不必太高太老,出汤稍快些,这样香气就刚刚好,口感也不发涩。
拼配|生姜红茶
红茶6克,老生姜10克,蜂蜜适量。将红茶叶与老生姜加清水煎茶,待温时,调入蜜糖饮用。
这个搭配特别适合阳虚体寒的人。若觉得煎茶麻烦,用保温杯闷泡亦可。生姜可以辛散发汗,受风着凉时用生姜;干姜温中散寒,胃寒的小伙伴,或者痛经的妹子可以改用干姜。
气滞血瘀的话,红茶和玳玳花的搭配会特别惊艳。高温窨制工艺而成的玳玳红茶,茶汤红亮,香醇鲜嫩,甜爽回甘,闻香品饮都能让人身心舒爽。
「茶者,察也。」喝茶对身体而言,是个查毒排毒的过程,也能让内心变得更清明,更达观。文末,摘一些关于喝茶的「老话」,不妨记着点儿。
早不酒,晚不茶。
茶乃助阴之物,夜间喝茶易对人体造成伤害,阳虚体质者更应慎重。
隔夜茶,恶如蛇。
茶水隔夜愈加苦寒,味道也变得苦涩,不宜再饮。
茶宜常饮,心肺清凉;不宜多饮,易伤脾肾。饮之宜热,冷则聚痰。
常常喝茶,可以让身心清净。但过量喝茶需要耗用脾肾气血运化排泄,冰冷的茶水容易生痰湿,所以要适量饮茶、趁热饮茶。
多喝茶,少烂牙。
浓茶能固齿防蛀,饭后以茶水漱饮,既去腻健齿,又不伤脾胃。
当然也有少数的「茶过敏」人士,一喝茶就反酸、打嗝、头晕的,无论什么茶都不对付,这种情况就还是喝点别的吧,身体舒服就好。比如米汤,把粥煮得稀稀的,只喝汤水不吃米,排毒润养的效果也很好,不妨一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