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交通事故之后,针对事故产生的赔偿纠纷往往当事人会选择诉讼的方式解决,那么交通事故起诉受理,和立案有什么区别?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交通事故起诉受理,和立案有什么区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证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对于是否受理,是基于起诉的实质要件是否符合条件,而产生的法律后果。对于是否立案,是基于起诉的形式要件不符合规定,而产生的法律后果。
二、交通事故起诉的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起诉应递交的材料:
(一)原告除向人民法院递交诉状正本外,还应按被告及第三人的人数提供诉状副本:
(二)诉状附有与原告的诉讼请求及其主张相关的证据原件或经人民法院核对无异的证据复制件;
(三)原、被告诉讼主体资格证明。原告或被告是法人的,还需递交最近一次的工商年检证明材料。
三、交通事故起诉后一般多久开庭
一般一个月左右就会安排开庭。民事诉讼法规定,符合条件的,人民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人民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人民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批准。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交通事故起诉受理,和立案有什么区别的相关知识,针对民事案件,受理不一定立案,但立案却必须受理在先。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