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前几天处暑节气离去,这无尽夏也算是真正结束了,神仙似的秋正要拉开帷幕。
虽说秋天整体气候还是很舒适的,但有点切要注意,就是这秋燥。《温病条辨》中便有记载“秋燥者,秋金燥烈之气也”。但说来这秋燥可不似火气,火可退,燥就只能靠润了。
中医学中,认为食物的颜色是与五脏相关的,青入肝、赤入心、黄入脾、白入肺、黑入肾,而从五行上看,秋属肺金,所以在秋季正适合多饮用一些白色食物,可以起到补肺的作用,比如白萝卜、山药、莲藕,水果以梨为主。而这些也正是秋季应季的食材,有时不得不感慨老祖宗的智慧,什么时节该吃什么全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既然食物以白色系为主,以此类推,茶自然也是要喝白的了。
但这究竟是喝新白茶,还是老白茶?则要看个人体质。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秋燥也分温寒,要知道”燥“不一定就是代表热,它也会有寒。
通常是初秋多见温燥,这是因为此时夏季余热尚在,而到了深秋,尤其是霜降过后,近冬的寒气加上秋天的燥气,便会形成凉燥。这两种不同类型,对应不同的白茶。`
温燥,通常表现为:头痛身热、乾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乾痛、鼻干唇燥等症状,此时宜选择喝新白茶。
因为新白茶中含有丰富的茶氨酸物质,这些茶氨酸物质,与茶多酚一起,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功效,可以预防邪燥。
加之过秋之后,当年的新白茶也已陈化近半年时间,汤水已经开始变得醇厚,比之春白茶要来得个更圆润清甜,同时咖啡碱、氨基酸等物质含量也较高,在一享甘醇饱满的茶汤之余还具有清解解毒、消炎杀菌、败火等功效。
反之凉燥,就更宜喝老白茶了。
通常凉燥会出现头痛身热、恶寒无汗、胸满气逆、两胁窜痛、皮肤干痛、舌苔白薄而干等症。这是因为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损而导致的。
而陈化后的白茶,尤其是3年以上的,茶性越发温和,浓郁醇厚,对于深秋来说真的是在合适不过。
同时老白茶当中富含相当高含量的黄酮类化合物,这种化合物拥有明显的降三高功效,在贴秋膘后来杯老白茶可以秋季常备一杯老白茶,远离三高的困扰。
说完白的,我们不妨再来看看“黑”的,这里以普洱为主,而且是生熟两宜。
初秋之时,余热未消,气候干燥,人体津液未完全恢复平衡,所以通常会有口干舌燥的感觉。
普洱茶含有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茶多酚和生物碱的含量很高,尤其是没有经过渥堆发酵的生茶,能与口腔中的唾液起化学反应,能滋润口腔,生津止渴。
同时喝生普,还有比较好的刮油效果。十分合适贴秋膘之后来一杯了。
对于熟普来说,茶中茶多酚物质含量则较低,茶汤更温和,但也能够有效地刺激味蕾,让唾液腺分泌津液,从而让躁感消失。
除了以上两种,乌龙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因为乌龙的茶性不寒不热,能消除人体内的燥热,达到清燥生津之功效。
像是火功较高的岩茶,此时陆续褪火完毕,到了一个最佳饮用阶段。
香清甘活的特色逐渐显露,茶叶内质醇化,汤水变得越加柔和、甘醇,入口浆感十足,醇厚感满分。
红茶可以说是四季皆可饮用,而且它也可以说是六大茶类中最不挑体质的茶了,但对于秋冬是尤其合适的。
是因为秋冬时节人体生理功能减退,阳气减弱,对能量与营养要求较高。这个时候,一杯温和暖性的红茶,茶性甘温,一来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二来可以养人体阳气,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并且红茶当中的茶多酚已经被大量氧化,对肠胃的刺激性小,具有一定的养胃功效。
虽说秋燥猛如虎,可是只要好好调节,科学饮食,再配上再这份《秋季喝茶指南》,想来必是能度过一个神仙般的秋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