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按照“高站位、夯基础、抓示范、重推广”原则,坚持“133”工作思路,大力推动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追溯体系建设,助力保健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围绕一条主线。以全面提升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搭载安徽食品追溯云平台,与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及信息追溯系统平台方探讨对接,转变监管方式,制定《宣城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试点二维码追溯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多次会议加强推进,实现全市保健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一条链”管理。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监管部门通过平台可以分类查询企业及产品相关信息。
二是聚焦三个重点。建立完善主体名录。开展生产主体及生产品种摸底登记,全市共有8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生产275款保健食品,生产工艺覆盖硬(软)胶囊、颗粒、片、粉等多种剂型。按照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要求,全面建立风险管控清单。推进重点示范。结合“有规模、有意愿、有水平”原则,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和模范企业示范效应,确定柏维力生物技术(安徽)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正兴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为突破口,率先开展此项工作。优化平台对接应用。根据信息查询要求,督促平台方实时优化调整信息追溯模块内容,分类设置监管部门及消费者信息查询范畴。指导企业录入试点产品原辅料购进、生产记录、检验报告和成品销售等信息,通过二维码生成技术形成“一批一码”粘贴在最小销售单元。
三是深化三个抓手。以可视化监管提升追溯效能。加强与电信合作,服务指导全市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可视化安装工作,通过视频监控发现操作人员个人卫生、人流物流、车间卫生状况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时,可立即整改,去除信息化追溯监管盲区。以常态化调度推进工作落实。将追溯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创新性项目考核指标,实行“月调度、定期通报”制度,每月对产品种类、信息录入质量和真实性规范性情况进行实时调度,有序推进此项工作。以精细化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制定《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二维码追溯操作规程》地方标准,提供规范化追溯工作方向指引和路径遵循。充分融合“流动诊所”与体系检查效用,深入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聚焦企业实际需要和突出问题,收集意见建议,列出问题清单,找准问题症结,为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专业化食品质量安全指导,助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切实提升“可追溯、敢追溯”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