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我们在现场推广使用了用于节能的‘液压钳管线接头防碰装置’和‘大绳自动保养装置’,两年来,已累计节约成本近50万元,这些‘节能医生’的上任为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作业大队(东区)技术组组长王学治说。作业大队(东区)是一支从事油水井技术服务的专业化队伍,有作业队19支,每年约搬上维修1000余口油水井,在作业生产和后勤保障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作业成本。面对日益紧缩的成本指标,这个大队不断进行“技术发明、改造”和“设备更新、配套”,让“它们”在成本控制上充当“节能医生”,挖出了新的财富。
液压钳是井下作业中*的生产工具,在现场操作中,液压钳与井架经常发生碰撞,液压管线接头与液压管线本体连接处容易折断破裂,造成液压管线频繁更换和液压油的浪费。据统计,每支作业队每台动力每年会因此更换液压钳管线26次,直接经济损失达1.2万元。针对这一状况,这个大队研制出“液压钳管线接头防碰装置”,通过改变液压管线的朝向和弹簧的缓冲作用,将液压管线折裂的可能性降到了zui低限度。“有了‘液压钳管线接头防碰装置’这么好的‘节能武器’,我们不仅省了大劲,还节约了成本。”现场使用该装置的作业202队副队长姜生高兴的说。该装置的发明、应用,有效解决了液压钳管线易破裂的难题,每年可节约更换液压钳管线、液压油成本20余万元,效益显著。
油水井修井作业过程中,要依靠钢丝绳将天车、游动滑车和通井机滚筒串联、固定,才能实现起下管柱作业。钢丝绳在露天的环境里经挤压、磨损易产生疲劳断丝,以前,只能靠人工的方法进行保养润滑,效率低、效果差、寿命短。2008年,作业大队(东区)“大绳自动保养装置”的走马上任,解决了这一棘手问题,每年可节省大绳3000米,节约成本近7万元。
几年来,作业大队(东区)在施工现场先后有6项有关节能的技术发明和改造被应用,这些“节能医生”的出现,为大队节省了几十万元的成本支出。
他们在狠抓施工现场节能降耗的同时,还把目光投向后勤保障各个环节的挖潜增效上。这个大队人多、矿区面积大,水、电成本居高不下,为了有效控制矿区用水、用电,他们在办公楼、公共厕所安装了新型节水阀、电控便池节水装置,节水率达到75%以上,每年可节约用水6000方。从前,职工洗浴使用热水均采用电加热,耗电量巨大,他们及时投入资金安装了太阳能加热装置,每年节省用电7000余度。在矿区绿化方面,他们配套了“滴灌”设备,将植被灌溉用水降到了zui低限度。同时,楼道、公寓采用声光控电开关,矿区路灯安装定时照明装置,严格控制亮灯时间,矿区用电得到大幅下降。这些“后勤节能医生”上任以来,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至今已累计节水1.8万方,节电16.7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