錾子的刃磨方法与淬火、回火方法
刃磨方法
錾子楔角的刃磨:握錾子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前翘握住,在旋转着的砂轮缘上进行刃磨,此时錾子的切削刃要高于砂轮中心,在砂轮全宽上做左右来回平稳的移动,并要控制錾子前后刀面的位置,保证磨出合格的楔角。刃磨时加在錾子上的压力不要太大,刃磨过程中錾子应经常浸水冷却,防止过热退火。
淬火、回火方法
錾子是用碳素工具钢(17a或t8a)锻造而成的,锻造成的錾子要经过淬火、回火后才能使用。
淬火时把已磨好的錾子切削部分约20ram长的一端,加热到760~780度(呈暗橘红色)后,迅速从炉中取出,并垂直的把錾子放入水中冷却,浸入深度为5~6ram,并将錾子沿着水面缓缓地移动,(管道泵)由此造成水面波动,使淬硬与不淬硬部分不致有明界限,防止在此处断裂。待冷却到錾子露出水面部分呈黑色时,由水中取出。这时再利用錾子上部的余热进行回火。首先迅速擦去前后刀面上的氧化物和污物,然后观察切削部分随温度升高而颜色发生变化的情况。錾子刚出水时呈白色,随后由白色变黄色,再由黄色变蓝色。当变成黄色时,把錾子全部浸入水中冷却,这种情况的回火称为“黄火”。如果变成蓝色时,把錾子全部浸入水中冷却,这种情况的回火称为“蓝火”。黄火的硬度比蓝火的硬度要高,不易损坏,但黄火的韧性比蓝火差些,所以一般采用两者之间的硬度,即“黄蓝火”。这样既能达到较高的硬度又能保持一定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