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各地纷纷出台的“十四五”相关规划中均提到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本文对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湖南、安徽、重庆等相关政策进行汇总整理。
01、各地“十四五”规划促智能网联新发展
各地“十四五”规划中涉及智能网联内容
(1)北京
2021年8月1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本规划根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提出的高精尖产业主要涉及先进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在打造面向未来的高精尖产业新体系中提到做强“北京智造”四个特色优势产业,其中之一就是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坚持网联式自动驾驶技术路线,推动车端智能、路端智慧和出行革命,加速传统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转型。重点布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顺义、房山等区,培育完备的“网状生态”体系,持续扩大整车及配套零部件制造集群规模,支持上游汽车技术研发机构开展前端研发、设计,鼓励汽车性能测试、道路测试等安全运行测试及相关机构建设,建设世界级的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孵化基地。力争到2025年汽车产业产值突破7000亿元,智能网联汽车(l2级以上)渗透率达到80%。
(a)智能网联汽车整车。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顺义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房山高端制造业基地等区域为重点,聚焦纯电动、氢燃料电池、智能网联等新兴技术领域,支持多品种、多技术路线并行发展。推动传统企业加速转型升级,加速提升汽车智能化渗透率。继续加快现有新能源整车项目建设,引进互联网造车新势力,推动北汽集团在京落地新款车型项目,实现汽车产业规模扩大和结构优化。
(b)智能网联设施和关键部件。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点,深入推动车路协同技术路线在京落地实践,探索车路功能最佳耦合,搭建并开放应用场景,完善智能网联汽车配套体系。在全球率先实践网联云控技术方案,规划建设“车路云网图”五大支撑体系,部署智能化路侧感知及通讯基础设施,打通技术和管理关键环节,形成城市级工程试验平台,引导企业在技术路线上采用一体化解决方案,建成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突破先进传感器、车规级芯片、自动驾驶车控和车载操作系统、智能计算平台、车载智能终端、汽车开发工具等领域关键技术,推进全固态电池等动力系统技术提升,提高新型电池、电机、电控和能量管理系统等关键部件配套能力;发挥整车企业牵引作用,加快核心零部件本地化配套,做强零部件供应链体系。
(c)智慧出行服务。按照“需求牵引、融合发展”的思路,丰富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打通场景与数据连接,挖掘场景数据应用价值,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研发验证。鼓励经过充分验证的智能网联汽车在政策先行区率先开展试运行及商业运营服务,通过示范加快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
(d)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完善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核心的京津冀汽车产业生态圈,加快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研发生产和示范应用,提高自动驾驶功能装备率。北京重点突破传感器、处理器芯片等关键核心零部件,巩固车载计算平台、信息安全、车路协同等优势技术;支持天津建立比较完备的整车及重要零部件研发制造产业体系;支持河北发展车载光学系统、定位系统、互联网终端、集成控制系统等模块。
2021年7月30日,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城市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建设数据原生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城市数字化由数字孪生跃升到数字原生。
建设智能网联化城市道路。加快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和迭代升级,定义标准化智能数字路口,布设自动驾驶领域底层复用的数字化设施。将道路交通基础元素和交通管理规则转化为自动驾驶车辆可识别的数字编码,以道路交通信息原生,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规模化运行。试点探索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智慧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模式。进一步推广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成果,开展大城市车路协同的路网建设和改造,实现城市级交通体系的全要素数字化。到“十四五”末,完成1000公里智能网联道路建设,率先成为道路智联领先城市。
打造新一代数字化出行产业。以自动驾驶技术、车路协同解决方案为突破口,统筹“车、路、云、网、图”,推进交通运输工具、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出行服务转型。培育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制造、车联网系统、自动驾驶技术、智能公共交通、智能出行等新一代交通出行产业,促进北京交通运行模式的系统性变革。开发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多感合一与多杆合一的技术解决方案、基于统一交通数据的交通大脑系统、可商业化运行的自动驾驶出租服务等数字经济特征新产品。探索发展智能收费、城市交通运行控制、物流车辆自主配送等车路协同应用场景。
建设高级别自动驾驶全场景运营示范工程。率先实践网联云控技术方案,以车路互联与云端协同的方式为自动驾驶提供感知与决策辅助。到2022年完成“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实时的云、可靠的网、精确的图”五大支撑体系建设,引入新型交通基础设施运营商,探索新型数字交通商业模式。搭建数字化交通综合应用环境,鼓励自动驾驶出租车、公交车、物流货运车、环卫车等高级别自动驾驶场景在国家和本市许可范围内进行具体示范和典型应用。开展政策先行区建设,对场景应用进行创新监管,形成数据交通新规则,为创新型自动驾驶场景应用提供政策保障。
(2)上海
2021年7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等制造领域,延伸发展智慧出行、汽车金融等服务领域。抓住全球汽车产业变革调整的窗口期和机遇期,推动汽车产业新能源化、智联化、共享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提升研发设计、试验试制、智能制造、出行服务等全产业链能级;支持本市汽车龙头企业加快战略转型,增强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拓展国际主流市场,培育壮大新势力车企;促进汽车与5g通信、物联网、智能交通等融合发展,实现万亿级产业规模,着力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
智能网联汽车。以技术突破、拓宽应用为重点,加快突破复杂环境感知、新型电子电气架构、线控执行器系统等核心技术,推动车载视觉系统、激光/毫米波雷达、车规级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人工智能、高精度定位、5g通信在智能网联汽车上的应用,打造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进一步拓展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和应用场景,支持在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公交、园区、景区等特定场景开展测试和应用。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总体技术水平和应用规模达到国际领先,实现特定场景的商业化运营。
智慧出行。以创新模式、完善基础为重点,支持本市汽车制造企业向出行服务和产品综合供应转型,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主体,融合多种交通工具,建立网约汽车、租赁汽车、共享汽车、智能汽车为主体的出行体系;加快道路交通设施及车辆配套设施的数字化升级和改造,建设“人-车-路-网-端-云”协同的基础设施;引进培育一批平台服务、通讯服务和基础设施提供商。到2025年,建设完善的智慧出行生态体系,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慧出行服务高地。
(3)广东
2021年7月3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汽车方面,支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感知、控制、执行、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推进汽车检测和测试场地等领域建设,积极推进自动驾驶示范应用,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区。
以广州、深圳、惠州、东莞、韶关、肇庆等市为依托,加快布局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支持广州建设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交通应用示范区,加快推进国家5g 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支持广州、深圳在公共交通领域率先探索自动驾驶示范应用,打造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示范应用案例。
支持广州、肇庆等市规划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区以及若干半开放、全开放测试区测试场,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支持惠州以东江高新科技产业园为依托,发展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及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空调控制、胎压监测、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车联网。支持东莞以松山湖国家高新区为依托,重点打造人工智能与各类交通工具相结合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
支持广州、深圳、韶关、汕尾等市统筹各企业对汽车及零部件的检验及测试需求,共同参与大型综合性测试基地建设,重点推进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华南基地、南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试验检测中心、比亚迪陆河试车场等项目建设,打造国家级整车及零部件试验检测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