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一九零五行业门户网

GB/T 21437.2—2008/ISO 7637-2:2004sz3ctest

gb/t 21437.2—2008/iso 7637-2:2004(2008-02-15发布 2008-09-01实施)
更多方案及资料下载欢迎登陆:
前 言
gb/t 21437《道路车辆 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包括三个部分:
——第1部分:定义和一般描述;
——第2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
——第3部分:除电源线外的导线通过容性和感性耦合的电瞬态发射。
本部分为gb/t 21437的第2部分,等同采用iso 7637—2:2004《道路车辆 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 第2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制定。
编辑性修改为:在表1中对ua、ub加注。
本部分附录a、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e、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电信传输研究所、长沙汽车电器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徐立、刘欣、刘新亮、邹东屹、胡梦蛟、林艳萍。
道路车辆 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
第2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
road vehicles—electrical disturbances from conduction and coupling—
part 2:electrical transient conduction along supply lines only
(iso 7637—2:2004,idt)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安装在乘用车及12v电气系统的轻型商用车或24v电气系统的商用车上设备的传导电瞬态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台架试验,包括瞬态注入和测量。本部分还规定了瞬态抗扰性失效模式严重程度分类。
本部分适用于各种动力系统(例如火花点火发动机或柴油发动机,或电动机)的道路车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21437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版本。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21437.1 道路车辆 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 第1部分:定义和一般描述(gb/t 21437.1—2008,iso 7637-l:2002,idt);
iso 8854:1988 道路车辆 带调节器的交流发电机 试验方法和一般要求 road vehicles—alternatorswith regulators—testmethods and general requirements
3 术语和定义
gb/t 21437.1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4 试验规程
4.1 一般规定
本部分内容所涉及的电源线瞬态发射测量和装置的瞬态抗扰性试验均为“台架试验”,在试验室中进行。一些试验方法中要求使用人工网络,提供了试验室之间试验结果的可比性。这些方法还可以作为装置和系统的开发依据,并可在生产阶段使用(见附录b)。
评估装置的电源线瞬态抗扰性的台架试验,可以采用试验脉冲发生器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并没有涵盖所有可能出现在车辆上的各种瞬态,5.6所描述的试验脉冲只是典型脉冲的特性。在特殊情况下,可附加试验脉冲。如某装置因其功能或连接状况,而不受车辆内类似瞬态的影响,一些脉冲可以被忽略。车辆制造商可对特定的装置定义试验脉冲。
除非另有规定,变量允许误差为±10%。
4.2 试验温度和试验电压
试验期间,周围环境温度应为23℃±5℃。试验电压应符合表1的规定。如果本部分内容使用者对采用其他值达成一致意见,在试验报告中应加以注明。
4.3 电压瞬态发射试验
规定了dut(被测装置)的汽车电子电气部件沿电池供电线或开关电源线的瞬态传导发射的试验评价程序,该dut为潜在的传导骚扰源,测量布置不得受周围电磁环境的干扰。
为规范dut的负载阻抗,测量来自骚扰源dut的电压瞬态应采用人工网络(见5.1)。骚扰源经人工网络与并联电阻rs(见5.2),开关s(见5.3)以及电源(见5.4)相连接。如图1a)或图1b)所示。人
1——示波器或等效设备;
2——电压探头;
3——人工网络;
4——dut(瞬态源);
5——接地平板;
6——电源;
7——接地线;长度小于100 mm。
点a、点b、点p见图3。
图1 瞬态发射试验布置
工网络、开关和dut之间的所有连接线均应置于金属接地平板上方处。电缆长短应按照车辆的实际使用情况选择,即配线应能承受dut的工作电流,并在车辆制造商与供应商达成一致后确定。
如果在试验计划中未明确规定,dut应置于接地平板上方的非导电材料(材料厚度)上。
采用电压探头(见5.5.2)和示波器(见5.5.1)或波形采集设备(见5.5.3)测量骚扰电压时,应尽可能靠近dut的接线端[见图1a)或图1b)]。重复性的瞬态应在开关s闭合时测量。如果瞬态是电源线断开引起的,测量应在开关s断开时进行。有关评价和各种数值见附录c。
dut应在断开、闭合以及各种不同的工作模式下进行测量。应将dut准确的工作情况在试验计划中指明。应对取样率及触发电平进行选择,以便获取显示完整瞬态宽度的波形,并具有足够高的分辨率以显示瞬态的zui大正、负值部分。应使用合适的取样率和触发电平,按照试验计划操作dut,并记录电压幅度。其他的瞬态参数,例如上升时间,下降时间以及瞬态宽度也应记录下来。除非有另行规定,要求采集10个波形。记录含有zui大正幅度和zui大负幅度(及与之相关的参数)的波形。
按照附录c,评价测量的瞬态。应记录所有相关的信息和试验结果。如果要求有试验计划,应包括与试验计划规定的性能指标有关的瞬态评价结果。
4.4 瞬态抗扰性试验
电气/电子装置的瞬态抗扰性测量试验应按照图2布置。对试验脉冲3a和3b,试验脉冲发生器端口与dut之间的导线应平行布置在接地平板上方处,长度应为0.5 m±0.1 m。
在dut和电阻只,断开状态下,调整试验脉冲发生器(见5.6),以产生特定的脉冲极性、幅度、宽度和阻抗。从附录a中选择合适的值。然后使dut与脉冲发生器连接[见图2b)],同时断开示波器。
根据实际情况,可在施加试验脉冲和/或之后期间,对dut的功能进行评价。
为了准确产生所需的试验脉冲,需要将电源闭合和断开。如果试验脉冲发生器自带电源,这种转换过程可由试验脉冲发生器完成。
模拟具有集中抛负载抑制的交流发电机波形的方法之一(见图12),是将一抑制二极管(或二极管桥)与试验脉冲发生器的输出端子连接起来[见图2a)和2b)]。由于单个二极管一般会有差异,且有可能无法承受发电机的大电流,建议使用二极管桥型布置l:口图2c)示例]。对试验脉冲和5b应使用同样的脉冲发生器。
1——示波器或等效设备;
2—一电压探头;
3——电源内阻为ri的试验脉冲发生器;
4——dut;
5——接地平板;
6——接地线(试验脉冲3的zui大长度为100 mm);
7——电阻rva;
8——二极管桥b。
a 用于模拟车辆系统负载的抛负载试验脉冲和5b。采用rv时,其大小应在试验计划中指明(典型值介于0.7ω与40ω之间)。
b用于模拟具有集中抛负载抑制的交流发电机抛负载波形的脉冲5b[见图2c)]。
c增加正向偏压二极管以便达到zui大开路(抑制)电压。
图2(续)
不同汽车制造商使用的抑制二极管和抑制电压电子(箝位电压)是非标准的,供应商(零部件制造商)必须从制造商处获得二极管和箝位电压的规格信息以便完成本试验。在二极管桥上,需要增加多个单二极管,以提供特定的箝位电压。
5 试验仪器及要求
5.1 人工网络
人工网络代替车辆线束的阻抗,在实验室中用作参考标准,以测定设备及电气和电子装置的性能。图3为人工网络示意图。
人工网络应能承受与dut要求相一致的连续负载。
图4给出了在理想的电气元件情况下,当a端和b端短路时,在p端和b端之间测得的阻抗︱zpb︱值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实际上,一个人工网络的阻抗不应偏离图4所示曲线的10%以上。
如果人工网络有金属壳体,应将它平放在接地平板上。电源接地端应与接地平板连接,如图1a)和1b)所示。
a——电源端;
b——公共端(可以接地);
c—一电容;
l——电感;
p——dut端;
r——电阻。
各种元件的主要特性:
l=5 μh(空心线圈);
p端和a端之间的内阻:<5 mω;
c=0.1 μf在交流电200 v工作电压和直流电1 500 v工作电压时;
r=50ω。
图3 人工网络
5.2 并联电阻风
并联电阻rs(见图1)用于模拟与dut并联的车辆的其他电气装置的直流电阻。这些电气装置与dut的连接不受点火开关控制。选择的rs相当于开关断开时,在断开的点火开关端和地之间的线束上测得的电阻,其值应由车辆制造商确定。在没有任何明确值时,应使用rs=40ω。如果使用线绕电阻,应为双绕电阻(即具有zui小电抗分量)。
为了模拟zui坏条件,可将rs断开。
5.3 开关s
根据实际应用,如图1所示,开关装置s可以安装在人工网络的任何一侧。为了测量快速瞬态(td,μs范围),应使人工网络与dut一侧的开关动作。
在试验过程中,仅让图l所示的开关装置之一动作(其他的开关装置的触点应闭合)。在试验前,应将选择的开关装置在试验计划中写明,并写进试验报告中。
由于开关s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瞬态骚扰特性,推荐的开关装置描述如下:
a) 测量高电压瞬态(幅度超过400 v)时,安装dut的车辆,推荐使用的开关装置为标准的产品开关。如果没有此类装置,应使用具有下列特性的汽车继电器:
——触点电流额定值i=30 a,连续电阻性负载;
——高纯度银制触点材料;
——继电器触点无抑制;
——与线圈电路绝缘的单/双(位置)触点;
——带瞬态抑制的线圈。
触点明显劣化时,应替换开关继电器。
b) 要对骚扰进行评价,只能使用具有再现特性的开关,建议使用电子开关,其骚扰幅度可能高于传统开关(起电弧),应在评价试验结果时将其考虑进去。电子开关尤其适用于控制抑制器的使用功能。测量低电压(幅度低于400 v)瞬态时,例如低电压瞬态是由具有瞬态抑制的源产生的,应使用具备下列特性的电子开关:
——在25 a时,zui高电压umax=400 v;
——持续zui大电流imax=25 a,δt≤1 s时100 a;
——在25 a时,电压降δu≤l v;
——试验电压ua1=13.5 v,ua2=27 v;
——带dut,切换时间δts=300 ns±20%;
——r=0.6ω,l=50μh(1 khz);
——并联电阻rs=10ω,20ω,40ω及外部连接电阻;
——触发器:内部和外部;
——电压探头:1:100。
开关应具有承受短路的能力。
按照5.1及图3和图4应能够实现人工网络,也应能将其断开(50ω的人工网络定义频率至100 mhz)。
5.4 电源
连续电源的内阻兄应小于直流0.01ω。对低于400hz的频率,连续电源内部阻抗应为zi=ri。输出电压在。负载到zui大负载(包括突人电流)之间的变化不应超过1 v,它应在100μs的时间内恢复其zui大幅度的63%。叠加波纹电压u,的峰—峰值应不超过0.2 v,zui低频率应为400 hz。
当使用标准电源(具有足够的载流量)来模拟电池时,还应模拟电池的低内阻。当使用电池时,需要充电电源达到规定的标准电平(分别为13.5 v和27 v)。
5.5 测量仪器
5.5.1 示波器
使用数字示波器(zui小单行程扫描采样频率为2ghz/s,带宽为400 mhz,输入灵敏度至少为5 mv/刻度)。如果没有数字示波器,可使用模拟长余辉同步示波器,应满足下列zui低要求:
——带宽:从直流到至少400 mhz;
——记录速度:至少100 cm/μs;
——输人灵敏度:至少5 mv/刻度。
可以使用示波器照相记录仪或任何其他合适的记录装置进行记录。
5.5.2 电压探头
电压探头的特性如下:
——衰减:100/1;
——zui大输入电压:至少1 kv;
——输人阻抗z和电容c,按照表2规定;
——电压探头电缆线zui大长度:3 m;
——电压探头接地线zui大长度:0.13 m。
各线的长度会影响测量结果,应在试验报告上标明。
5.5.3 波形采集设备
可以使用能够采集快速上升时间的瞬态波形设备,以代替示波器。
5.6 抗扰性测试的试验脉冲发生器
试验脉冲发生器应能在︱us︱为zui大值时产生5.6.1至5.6.5的开路试验脉冲,us应在表3至表9的限值内可调。峰值电压u,应调节至附录a规定的试验电平,误差为除非另有规定,计时(t)误差和内阻(ri)误差应为±20%。
试验脉冲发生器的误差和性能验证程序见附录d。评价装置抗扰性的推荐值见附录a。
5.6.1 试验脉冲1
模拟电源与感性负载断开连接时所产生的瞬态现象,适用于各种dut在车辆上使用时与感性负载保持直接并联的情况(见附录f)。脉冲形式见图5,相应的参数见表3。
5.6.2 试验脉冲2a和2b
脉冲2a模拟由于线束电感使与dut并联的装置内电流突然中断引起的瞬态现象(见附录f)。脉冲2b模拟直流电机充当发电机,点火开关断开时的瞬态现象(见附录f)。脉冲形式分别见图6和图7,参数分别见表4和表5。
5.6.3 试验脉冲3a和3b
模拟由开关过程引起的瞬态现象。这些瞬态现象的特性受线束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的影响(见附录f)。3a和3b的试验脉冲形式分别见图8和图9,参数分别见表6和表7。
5.6.4 试验脉冲4
试验脉冲4模拟内燃机的起动机电路通电时产生的电源电压的降低,不包括起动时的尖峰电压(见附录f)。脉冲的形式和参数见图10和表8。
5.6.5 试验脉冲和5b
模拟抛负载瞬态现象,即模拟在断开电池(亏电状态)的同时,交流发电机正在产生充电电流,而发电机电路上仍有其他负载时产生的瞬态;抛负载的幅度取决于断开电池连接时,发电机的转速和励磁场强的大小。抛负载脉冲宽度主要取决于励磁电路的时间常数和脉冲幅度(见附录f)。大多数新型交流发电机内部,抛负载幅度由于增加限幅二极管而受到抑制(箝位)。抛负载可能产生的原因是:因电缆腐蚀、接触不良或发动机正在运转时,有意断开与电池的连接。
具有非集中抛负载抑制(脉冲)的交流发电机的脉冲形式和参数见图11和表9。具有集中抛负
载抑制(脉冲5b)的交流发电机的脉冲形式和参数见图12和表10。
呈指数规律分布的脉冲,其曲线的递减部分理论上应减至0 v,但实际上只减至ua处。
在应用抛负载时,对发电机动力性能的基本考虑如下:
a) 在抛负载的情况下,交流发电机的内阻主要取决于发电机的转速和励磁电流。
b) 抛负载试验脉冲发生器的内阻兄应从下列关系式计算得出:
式中:
unom——发电机的额定电压;
irated——交流发电机6 000 r/min时的规定电流(与iso 8854所给值相同);
nact 交流发电机的实际转速,单位为转每分(r/min)。
c) 脉冲由下列因素确定:峰值电压us,箝位电压us*,内阻ri脉冲宽度td。在任何情况下,us的值越小, 对应的ri和td的值也越小;us的值越大,对应的ri和td的值越大。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功能失效模式严重程度分类
a.1 目的
提供一种分类方法,即应用本部分规定的试验条件,汽车电子装置的功能状态分类。所描述的过程仅适用于给出的汽车电子电气装置的台架试验方法。
a.2 一般规定
零部件或系统应在实际环境条件,如整车环境下测试,有助于保证敏感系统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化设计。
本附录不是产品规格说明书,也不能作为产品规格说明书使用。使用本部分中的概念并严格运用,使汽车制造商和设备供应商之间达成一致,应能制定出描述特定装置的功能状态要求的文件。本附录可以是特殊装置在规定骚扰瞬态的影响下达到预期性能的陈述(见a.7)。
a.3 功能失效模式分类系统的基本要素
描述一般失效模式严重程度分类,以下3个要素是*的:
a) 功能状态分类:装置暴露于电磁环境之中和之后的工作状态;
b) 试验脉冲和方法:用于dut的典型试验脉冲和试验方法的标准(该信息包含在本系列标准的本部分的正文中);
c) 试验脉冲严酷程度:基本脉冲参数的严酷程度等级的规定。
a.4 功能状态分类
以下分类用于总成装置或系统的功能状态。
a类:装置或系统在施加骚扰期间和之后,能执行其预先设计的所有功能。
b类:装置或系统在施加骚扰期间,能执行其预先设计的所有功能;然而,可以有一项或多项指标超出规定的偏差。所有功能在停止施加骚扰之后,自动恢复到正常工作范围内。存储功能应维持a类水平。
c类:装置或系统在施加骚扰期间,不执行其预先设计的一项或多项功能,但在停止施加骚扰之后能自动恢复到正常操作状态。
d类:装置或系统在施加骚扰期间,不执行其预先设计的一项或多项功能,直到停止施加骚扰之后,并通过简单的“操作或使用”复位动作,才能自动恢复到正常操作状态。
e类:装置或系统在施加骚扰期间和之后,不执行其预先设计的一项或多项功能,且如果不修理或不替换装置或系统,则不能恢复其正常操作。
注:此处的“功能”系指电气/电子系统执行的功能。
a.5 试验脉冲严酷程度分级
推荐的zui低和zui高严酷程度等级由表a.1和表a.2中的等级ⅲ和等级ⅳ给出。在汽车制造商和设备供应商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可协商选取等级,选取表中所给值或各值之间的值作为试验时间。在没有规定任何专门值的情况下,应选择表a.1和表a.2中等级ⅲ和等级ⅳ的所给值。
a.6 试验脉冲严酷程度功能状态分类的确定
制造商和用户应装置的功能状态分类(见a.4)以及试验脉冲严酷程度等级,明确装置的特定应用。如果试验脉冲未达到装置的真实条件——装置在车辆中使用的条件,则可忽略。
c类功能缺陷,对于在特定脉冲发生时不必工作的装置(例如起动期间的闪光器)是可接受的。
d类功能缺陷,对于未引起客户抱怨或不便故障的装置是可接受的。
e类功能缺陷,主要用于确定试验报告的目的,除非在特殊环境下,通常是不可接受的。
a.7 结果的表达形式
应用本部分时,下列例子说明了使用失效模式严酷程度分类来确定装置特性的方式。
示例1:
以下是设备供应商为了销售或技术需要,说明其装置特性的例子。表a.3显示在所有可应用的试验脉冲下装置的特性,以及对应各试验严酷程度分类的功能状态。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改善装置电磁兼容性的一般技术
b.1 限制来自骚扰源的发射
抑制骚扰发射zui有效的方法是抑制骚扰源。瞬态骚扰应在骚扰源内部或端口进行抑制,可以采用二极管,齐纳二极管,变阻器,阻尼电阻,电容器,抑制滤波器等方法。如果不可能在骚扰源内部或端口抑制瞬态骚扰,抑制元件应尽可能接近骚扰源。通过在主网络端口采用齐纳二极管,变阻器及其他元器件,可以对未在瞬态源和抑制器间安装切断开关的敏感设备进行充分保护。
b.2 设备抗扰性改善
装置的抗扰性可以通过采用二极管,齐纳二极管,变阻器,电容器,抑制滤波器,阻尼电阻等方法得到改善。这些抑制元件应连接到可能接收瞬态骚扰的端子。此外,正确选择安装位置和连接也可以改善抗扰性。
对于12v系统,试验脉冲4中us=-7v的zui大值通常只有在螺旋管式起动电机的端子处观测到,或者在励磁线圈螺旋管式起动电机的电池端子处观测到。建议用户在设计装置前先确定起动系统的类型。为了良好的抗扰性,建议不要将电子设备连接到起动电机的端子上。
b.3 辅助抑制技术
瞬态抑制的实际方法可由以下一种或多种方式获得:
a) 对敏感设备提供“干净的”独立电源;
b) 在线束的关键点处插入集中抑制元件;
c) 使用具有低通滤波器性能的线束;
d) 合理布线。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瞬态发射评价——电压波形
c.1 一般规定
提供了一种评价方法,以确定按照4.3进行试验的骚扰源的瞬态发射特性。
c.2 瞬态发射波形特征的基本要素
评价波形特征应考虑表c.1中所列的波形参数、定义和缩写。
c.3 瞬态发射的分级
c.3.1 一般规定
推荐的瞬态发射zui小和zui大限值分别在表c.2和表c.3中的等级i到等级ⅳ中给出。在汽车制造商和设备供应商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可选择这些值或这些值之间可接受的限值。根据协议,瞬态应与表c.1中部分参数或所有参数相一致。在未确定特定值的情况下,推荐使用表c.2和表c.3中所列的等级。
按照图1a)或图lb)的试验布置,可以观测到各种慢脉冲或快脉冲,两种试验布置都应使用。
图c.1和图c 2中的电压波形是按4.3规定的试验条件,在试验台上获得的典型波形。电压发射限值(us)的应用如下:
c.3.2 具有正脉冲(us2)和负脉冲(us1)的瞬态
应使用正电压和负电压限值。
c.3.3 具有正脉冲(us2)的瞬态
应使用正电压限值。
c.3.4 具有负脉冲(us1)的瞬态
应使用负电压限值。
c.3.5 具有单脉冲或具有正脉冲(us2)或负脉冲(us1)的多猝发脉冲的瞬态
应使用正电压和/或负电压限值。
c.3.6 典型的瞬态波形
单个瞬态波形和猝发瞬态波形的基本参数分别在图c.1和图c.2中说明。
c.3.7 瞬态波形分级表
为了确定瞬态幅度和波形,应通过图1a)所示的试验布置进行测量,确定慢脉冲zui大幅度(毫秒范围)。然后利用图1b)所示的试验布置,确定瞬态的zui大幅度(纳秒范围)。
可使用表c.2和表c.3给出的值进行瞬态幅度的分级。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试验脉冲发生器验证程序
d.1 范围
提供验证试验脉冲发生器输出特性的方法。
d.2 一般规定
测量仪器要求见5.5。d.3给出的验证测量应在两种不同的负载状态下进行,以确定试验脉冲发生器的特性:
a) 无负载状态;
b) 有匹配负载状态。
d.3 脉冲验证
应验证脉冲发生器,以确保在开路和负载状态时,验证结果与以下所给的参数一致。脉冲能量会明显影响试验结果,实际使用的脉冲能量应在试验报告中写明(见附录e中确定脉冲能量方法的例子)。
本验证程序的ua和ub应为0v。
应合理选择电阻,用于评定脉冲及直流电源的电阻应有足够的耗散功率。电阻应是无感的。匹配电阻的误差应为±1%。电源阻抗应与每个试验脉冲所确定的负载电阻相匹配。
d.3.1 试验脉冲1
见表d.1和表d.2。
d.3.3 试验脉冲3a和3b
见表d.5和表d.6。
应使用同轴测量装置进行试验脉冲3a/3b的验证。脉冲频谱覆盖至200 mhz的频率范围,在该范围内,无法使用高阻抗的电压探头,探头接地电缆会产生明显的衰减振荡并导致测量错误,应使用同轴测量装置。
d.3.4 试验脉冲4——12v和24v系统
脉冲验证不适用。
d.3.5 试验脉冲5
见表d.7和表d.8。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脉冲发生器能量容量的确定
e.1 脉冲发生器zui小能量容量的确定和验证
e.1.1 计算方法
本方法用于计算脉冲能量。利用测量出的脉冲参数td和us,计算由脉冲发生器传递到匹配电阻(电阻性负载rl)上的脉冲能量。
瞬态发生器应发生双指数瞬态,是在脉冲形成网络进行电容性放电的结果。此类型的发生器适用于脉冲1(12v),脉冲1(24v),脉冲2a,脉冲3a/3b和脉冲5。脉冲2b和脉冲4应由程序可控直流电源产生。
注:不考虑上升时间(tr<<td)的影响,本部分中所的所有脉冲都允许这样。
见图e.1和图e.2。
1——电源;
2——电容cs;
3——具有内阻风的脉冲形成网络;
4——脉冲输出;
5——匹配负载电阻rt。
图e.1 瞬态发生器简单电路图例
a) 电压波形函数,u(t)按下式计算:
式中:
uo——开路输出电压;
ri一一脉冲发生器的电源内阻;
rl一—脉冲发生器的负载电阻;
td——0.1us至0.1us的脉冲宽度。
b) 电流波形函数,i(t)按下式计算:
式中:
uo——开路输出电压;
ri——脉冲发生器的电源内阻;
rl——脉冲发生器的负载电阻;
td——0.1us至0.1us的脉冲宽度。
c) 脉冲功率函数,p(t)按下式计算:
式中:
uo——开路输出电压;
ri——脉冲发生器的电源内阻;
rl—一脉冲发生器的负载电阻;
td——0.1us至0.1us的脉冲宽度;
i(t)——电流波形函数;
u(t)——电压波形函数。
d) p(t)的积分表示具有负载rl的单脉冲的能量容量。
式中:
uo——开路输出电压;
ri——脉冲发生器的电源内阻;
rl一—脉冲发生器的负载电阻;
td——0.1us至0.1us的脉冲宽度;
we一—单脉冲的能量容量。
e) 结果以简略公式表示如下:
对ri=rl,u。=2us;us为电阻rl的峰值电压。
式中:
uo——开路输出电压;
us——峰值电压;
ri——脉冲发生器的电源内阻;
rl——脉冲发生器的负载电阻;
td——0.1us至0.1us的脉冲宽度;
we——单脉冲的能量容量。
e.1.2 确定脉冲发生器zui小能量容量的测量方法
利用数字示波器的功能确定脉冲的能量,在测量了脉冲参数td和us后,得出由脉冲发生器传递到匹配电阻(阻抗rl)上的脉冲能量。
示例1:
设定: ch1 采用电压探头测量电阻rl两端的脉冲电压
ch1一选择脉冲能量测量函数。该测量为典型的(v*v*s)单位。该测量值除以单位为欧姆的rl。,所得结果就是传递给rl的能量。
示例2:
设定: ch1 采用电压探头测量电阻rl两端的脉冲电压。
math1 选择波形数学函数并将ch1与ch1相乘。
选择面积测量函数。该测量以(v*v*s)为单位。该测量值除以单位为欧姆的rl,所得结果就是传递给rl的能量。
示例3:
设定: ch1 采用电压探头测量电阻rl两端的脉冲电压。
ch2 采用电流探头测量电阻rl两端的脉冲电流。
cha ch1和ch2相乘。
测量函数:面积(cha)。
所得结果就是传递给rl的能量。
附 录 f
(资料性附录)
道路车辆电气系统中瞬态的来源
f.1 一般规定
本部分所使用的试验脉冲是在一定条件下在车辆电气系统中测得的脉冲,以及由电气电路基本配置所产生的脉冲。以下各示意图表示了脉冲1到脉冲5产生的原因。发射脉冲的评估见附录c。
f.2 典型脉冲
f.2.1 脉冲1
产生脉冲1的示意电路图如图f.1所示。
脉冲1是由于电源与感性负载断开连接产生的。它影响与感性负载并联的装置。脉冲波形见图5所示。
1——点火开关;
2——感性负载;
3——电阻rs(见4.2);
4——dut;
5——电源。
a 当开关断开时脉冲1发生。
f.2.2 脉冲2a和2b
见图f.2。
1——点火开关;
2——线束(感性的);
3——dut;
4——感性直流电机;
5——电机开关;
6——负载;
7——负载开关;
8——电源。
a当点火开关(1)闭合,负载开关(7)断开时,脉冲2a发生。
b当电机运行、点火开关(1)断开时,脉冲2b发生。
脉冲波形见图6和图7。
图f.2(续)
f.2.3 脉冲3
见图f.3。开/关过程的结果产生脉冲3,此脉冲的特性受线束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的影响。脉冲波形见图8和图9所示的组合脉冲。
1——具有分布电感和分布电容的线束;
2——开关;
3——dut;
4——感性负载;
5——电源。
图f.3 脉冲3电路图
f.2.4 脉冲4
见图f.4。当内燃机起动机通电时引起电源电压降低,产生脉冲4。脉冲波形见图10所示。
1——dut;
2——起动机;
3——开关;
4——电源。
a当起动电机通电时,脉冲4发生。
图f.4 脉冲4电路图
f.2.5 脉冲5
见图f.5。当交流发电机产生充电电流时,断开与电池(亏电状态)的连接,其他负载仍然与交流发电机保持连接,产生脉冲5。脉冲波形见图1l和图12所示。
1——缺陷连接;
2——交流发电机;
3——dut;
4——电池。
其它类似信息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