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有哪些优势
微动力与无动力区别
微动力地埋式一体化处理技术按工艺可分为生物接触氧化法、sbr、a/o及a2/o等。常用的a/o处理技术的原理是,在缺氧池中微生物将污水中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还原成气态氮逸出,同时将难降解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易降解物质,具有脱氮、水解和降解部分有机物的作用;在好氧池中,大部分有机物被微生物处理,并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经消毒后排出。 a/o工艺在脱硝的同时降解有机物,使需氧量大大减少,是节能型的生物处理技术。为了维持较高的硝化率,反应停留时间比普通活性污泥法长,污泥沉降性能好,污泥增长率低,剩余污泥量少,沉降性能好
组成部分
本项目处理对象为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的混合污水,废水成份复杂,有毒有害和难以降解的物质较多,codcr高(40 000~43 000 mg/l),部分废水色度高(5 000倍),这部分废水b/c仅为0.35,可生化性一般,与生活污水混合后b/c为0.44,进水仍需水解酸化。废水工艺选择原则:(1)加强预处理(2)强化生物处理(3)配套深度处理。
1 粗格栅与提升泵站
(1)粗格栅
1座,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提升泵站合建,粗格栅渠尺寸:l×b×h=10.5 m×3.2 m×9 m,分2格。设格栅除污机2台,并联运行。栅宽b=0.8 m,栅缝宽为20 mm,栅前水深为0.85 m,过栅流速v=0.72 m/s,n=1.1 kw。格栅前后设铸铁镶铜方闸门4台,闸门规格为0.7 m×0.7 m,配手动启闭机。
在粗格栅前后安装超声波液位差计,用于监控格栅前后水位差,根据格栅前后的水位差或时间间隔周期控制粗格栅自动运转,栅渣排入栅渣小车内,定期外运
(2)提升泵站
1座,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粗格栅合建。设计规模q=4.0万m3/d。
集水井尺寸:l×b×h=10 m×10.5 m×11.8 m,有效水深为1.95 m,有效容积v=205 m3。
设计流量:平均日q=1 667 m3/h,kz=1.41。安装4台潜污泵,3用1备,规格:q=785 m3/h,h=18 m,n=55 kw,潜污泵带自动耦合装置。
集水井设超声波液位计,监测集水池水位,并按设计水位自动启闭潜污泵。
2 细格栅与旋流沉砂池
细格栅与旋流沉砂池合建,建设1座,钢筋混凝土结构,土建和设备规模按q=4.0万m3/d设计。
(1)细格栅渠
细格栅渠尺寸:l×b×h=8.9 m×3.5 m×1.6 m,分2格。设转鼓式格栅除污机2台,并联运转。转鼓直径φ=1.4 m,栅缝宽为3 mm,栅前水深为0.6 m,过栅流速v=0.8 m/s,n=1.5 kw/台。配无轴螺旋输送压榨机1套,带2个料斗,功率n=1.1 kw,材质为不锈钢。细格栅栅前和栅后共设置4套插板闸门,闸门规格为1.0 m×1.5 m,材质:不锈钢。
在细格栅前后安装有超声波液位差计,用于监控格栅前后水位差,根据格栅前后的水位差或时间间隔控制格栅自动运转,并联动无轴螺旋输送压榨机,完成栅渣的收集、输送。
(2)旋流沉砂池
设旋流沉砂池1座,分2组,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细格栅渠合建。土建和设备均按4万m³/d规模设计。
旋流沉砂池上部直径φ=3.65 m,下部直径φ=1.50 m,总高度为4.35 m。停留时间为50.7 s。每座旋流沉砂池设有除砂机1台,n=1.5 kw;气提吸砂装置1套。螺旋式砂水分离器1台,处理量为q=12~20 l/s,n=0.75 kw。为保证沉砂池所需水位,旋流沉砂池出水渠设溢流堰,保证沉砂池所需水位。
在旋流沉砂池出水井设置cod、ph在线检测仪,检测污水厂进水的cod、ph,在出水管上设置电磁流量计,检测污水厂的进水水量。
工艺特点:
a. 微动力工艺采用强化预处理和生态法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工艺,无二次污染,如噪声、臭气、污泥等,较大限度的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b.全套流程都采用设备模块化理念,所以施工简单,工期短;
c. 处理效果好,出水执行较高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可以直接达标排放。
d.微动力工艺充分考虑运行能耗的问题,采用微动力设备,全部流程只有潜污泵需要动力,潜污泵的运行根据液位自动控制,稳定可靠;且能耗降到了低,在达到“节能环保”理念的同时也将运行费用降到了低,每吨污水处理费用仅1毛钱,比其他同类工艺更节省运行费用;
e.整体流程设备简单,易于维护,运行管理方便,无需*配备人员运行管理;
f.超微气泡小、溶氧率高、上升速度慢、水中停留长,且设备体积小(仅为传统设备的1/10)、运行成本低。
g.人工湿地系统景观效果很好,能够起到美化环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