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冲泡讲究技法,更讲究心性,体现了人之百态
第四篇小壶冲泡
用紫砂壶泡一壶单丛,茶汤醇厚度增加了,茶汤之中溶化的香气增强了。还是那杯茶,却似乎提升了一个级别。
用汝窑壶泡一壶古树茶,茶汤不再浓烈,而是在顺滑与柔和之中,增添了几分妩媚,香气也变得妖娆。
用柴烧壶泡一壶金骏眉,可把茶叶底层的花果香完全释放,连茶的滋味、韵味也会变得充盈。
小茶壶,便是这样无声地变化着茶汤的味道。是的,是变化,而不是绝对的提升。
时常有学生问:什么壶适合泡什么茶?
什么壶适合泡什么茶也不是绝对的。学茶,先学好用白瓷盖碗来冲泡,然后再来选一把自己喜欢的壶,如此才能感受得出来,壶对茶的变化是多么的美妙以及有趣。
有人说,拿壶泡茶,易懂难精。
确实,拿壶泡茶,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没有拿盖碗那么有难度,至少免去了烫手的忧虑。然而,不过是注水与出汤两个动作,其中却饱含了无数的门道。乍看之下很简单的事情,实际上是最难的——拿茶壶泡茶,怎么泡味道才是你想要的呢?
白瓷、盖碗,是一组表现茶的“标准”味道的器具。要茶汤醇厚一点?还是要茶汤柔顺一点?要茶香高扬飘远一点?还是要茶香深深地融入水中,加强其韵味?这后面的变化是在“标准”之上出现的。这后面的变化也是可以用小茶壶加以调控的。要是连基本的标准都没有学好,又如何能驾驭小茶壶的神奇力量?
当亲身体验了小茶壶的变化味道之后,你便会被它的个性所吸引,原来诞生于泥与火之中的茶具,竟可以这么有趣,嗯,也很淘气。然而,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注水和出汤,又怎么能体会小茶壶中的乐趣呢?
爱茶的人,能把茶爱入骨髓之中,连所谓“骨灰”级的用词,也不足以明其深爱程度。而不喝茶的人,便极难理解这热爱的缘由。壶的使用便是极好的例子。看着不过是注水和出汤,哪里值得热爱了?只有越明白里面的门道,才越能理解其有趣和迷人之处。
壶的使用过关,需要细致敏锐的捕捉过程,正如电脑操作的那万分之一秒,全凭一瞬间的感觉。而那捕捉节点的快感,也是其最具挑战和最吸引人的地方。
好壶,也有绝对会提升茶的级别的情况。
有一次,我去一个朋友的办公室喝茶。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窗边,放着一个茶台,茶台上那把汝窑壶十分显眼。
那是一把上好的汝窑壶,气韵十分大度,线条变化恰到好处,壶型沉稳中又不失活泼,不是十分出色的大师,绝对做不出这种气韵的壶。再看,壶身光润、细腻,开片恰到好处地为茶壶增添了美感。
然而,那把壶却跟其它茶具格格不入。很显然不是一个级别的,壶太好了,其他器具搭配不上。朋友虽然有喝茶的习惯,却不是一个懂茶的人,大约茶壶跟其他器具不是同一个人的选择吧,朋友也不介意,很随和地泡着茶。壶好、茶好、泡茶人也好,只是觉得要是泡茶人再懂上那么一点,会更好!
学茶小知识插入
1.小茶壶每泡三四杯茶,与常规的品茶人数相匹配;
2.一个人喝茶的时候,小茶壶泡茶,可以慢慢品,茶汤保持着必要的温度;
3.因为小,小茶壶上手可以十分灵巧和畅快淋漓;
4.使用方法:注满水,加盖去沫,再用热水浇淋壶身;
5.用热水浇淋壶身,可让茶香更加充分地溶入茶汤,茶味尽情释放。
壶的主人懂得壶好在哪,更懂得怎么样把壶的魅力发挥出来,不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吗?朋友气质儒雅,跟壶很是般配,跟驾驭壶的本事也十分般配。什么时候修学一番,定是锦上添花。可以让整个品茶过程得到精髓上的提升。
不过,不管怎么样,朋友早已享受了好壶带给他的红利——好壶之下没有不好喝的茶汤,什么茶都能提升一个档次。我算是被深深折服了,这也是一种享用美味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