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器和冷凝器一样都属于换热设备,蒸发器的应用也很广泛,所以蒸发器的市场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了,下面我们来看看蒸发器的格局和在工业中的应用。
据了解,目前的两器市场竞争逐渐进入加剧期,并呈现了寡头垄断的局面。在大家的传统认知中,江浙历来就是是两器的强势地区,在*份额半壁江山的领头企业中,常发、康盛、常蒸蒸发、常州丰润等江浙企业就揽括了近40%的全国*。据了解,江浙也是我国zui早形成的两器生产基地,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江浙就形成了两器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制造各个环节的产业集群,其生产企业之多、产品数量之大、上下游配套产业发展之成熟,都让其他地区难以望其项背。
但是近年来,广东两器市场通过成本控制、区域协作,也逐步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集群,复制了江浙的发展模式,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告别了过去从江浙采购电机、铜管等部件的历史,慢慢转向了就近采购,浙江两器依托其产业集群化而获得的成本优势“光环”正在逐步褪去。
科威力总何扩成形容广东两器崛起的现象,形象地称之为“逐步拉近与浙江两器的距离”。佛山科威力去年两器产品的销量又突破了一个亿,随着新厂房的投入使用,科威力的产能得到释放后,其立足两广的目标开始更进一步,逐步全国市场。据了解,科威力生产两器所用的铜管已不再是直接从浙江的铜管生产厂采购,而是从上海购进电解铜后,委托广东当地企业加工成铜管,由科威力支付加工费,这样的铜管每吨价格比直接采购来的要低1千至2千元,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同时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随着国内经济中心逐步由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进而带动长三角劳动力价格“水涨船高”。据资料统计:2010年浙江省zui高一档的zui低月工资标准从960元提高到1100元,成为全国zui低工资zui高的省份,而早在2005年,长三角的月平均工资就已经高出珠三角265.66元。作为高度依赖劳动力的行业,浙江两器生产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也已不复存在。市场的形势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浙江两器“一统天下”的格局开始受到了来自广东产业集群的冲击,以科威力为代表的广东两器企业追赶的步伐在不断加快。
蒸发就是用加热的方法,将含有不挥发性溶质的溶液加热至沸腾状况,使部分溶剂汽化并被移除,从而提高溶剂中溶质浓度的单元操作。工业生产中应用蒸发操作有以下几种场合:
1.浓缩稀溶液直接制取产品或将浓溶液再处理(如冷却结晶)制取固体产品,例如电解烧碱液的浓缩,食糖水溶液的浓缩及各种果汁的浓缩等
2.同时浓缩溶液和回收溶剂,例如有机磷农药苯溶液的浓缩脱苯,中药生产中酒精浸出液的蒸发等
3.为了获得纯净的溶剂,例如海水淡化等。